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不可预料,太多的不可知。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顺利和吉祥,事实上,人生并不可能完全如我们所愿。那么,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沉浮与风雨?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坎坷与波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逃不出的必修课。毋庸置疑,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勇敢面对人生各种处境的精神宝典。阅读历史,我们也会发现,任何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真正大家、智者和勇者,无一不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丰碑和典范。
首先以孔子为例,我们看一看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何贯穿孔子的一生,并总结其给予我们的启迪和教益。
据历史记载,孔子出生后三年左右,父亲去世,孤苦的母亲把孔子养大。在那个时代,男尊女卑,大家可以想象,孔子母亲的不容易和孔子童年的艰辛。但是,恰恰是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圣。
我们要问: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了孔子经历种种艰难困苦,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顶尖级的智者和思想家?面对自己艰辛的童年和成长环境,孔子曾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也就是说孔子面对命运的安排,并没有在抱怨中浪费时光,相反,通过勤奋的读书,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的领会文化的精髓。
所以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们读了孔子的这些话,会觉得很亲切。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家庭并不显赫,但是他不并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对于我们很有现实意义。正因为如此,孔子特别强调人生一世,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苦难和问题,都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责任和不足,而不是去指责别人。或者用外在的理由给自己免责,这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谈到人生使命时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对人生,对社会有所担当,无论位置如何,能力多大,都应该力所能及的承担人生的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孔子的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我们非常有教育意义。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享乐,而是一定要有所担当,尽管这个过程有风雨,有坎坷,任重到远,但士不可不弘毅。
在晚年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孔子遭遇南方吴、楚、陈、蔡等国混战,被困在陈和蔡这个地方,据历史记载,曾经由于战争导致七天的时间没有饭吃,可是孔子照样弹琴明志。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今天的人们把琴当做娱乐的工具,而在孔子的时代,抚琴却可以与道相应。在这期间,学生子路曾经向孔子抱怨,对当时生活的落魄表示不满。可孔子铿锵有力的告诉子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一生之中,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矢之不移,都不改对人生和社会的承诺和担当,但小人则不是,一旦环境变的困穷,就会理想殆尽,胡作非为。在谈到面对人生考验的时候,孔子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绝不能因为苟全自己的性命而失去了一个人应该有的责任和气节。在谈到如何做官的时候,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谈到人生追求的时候,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以利,君子谋道不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