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5梁惠王章句下2》
今天是丙申年乙未年壬子日,六月廿六,2016年7月29星期五。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齐宣王问孟子:"听说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答道:"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真有这么大吗?"
孟子说:"老百姓还觉得太小呢!"
孟子真知言!所谓知言在这里体现其中一点:敏锐。齐宣王的攀比心态以及语气里的"冤屈"情绪统统捕捉来,还要火上加浇上油,让它索性燃成熊熊妒火!
孟子的雄辩绝非口才!学习孟子也不能冲着他的雄辨而去,这是求其末而终将无所得。求其大,得其中;求其中,得其小;求其末,可能不只是无所得的问题,更大的可能是负分!
未遇师父之前,人送雅号"金铁嘴",对口才不能说没有一点心得。但是,也深知口才之害,且知摆脱口才有多难。2009年,痛下决心去口才之弊,闭嘴三年,直到2012年。至今仍然开口即错开口即悔。什么时候可以开口说话了呢?必要对孟子为何为孟子有所心得之时,或许可以开口讲话了。
孟子的雄辩绝非雄辩,孟子的雄辩来自他之心性超然的修养,能不能体会到他的这番决绝与勇气,这是能不能从《孟子》中吸收到做人营养的起点。
孟子的这种精神品质,最初我是在师父身上感受到的,这种启示不是任何一本伟大的书籍所能代替,若说"天地有醍醐在其中",我信!这份信,发生得太迟,但是,相比于永无光明的暗日而言,我为此生的生命,感到由衷的庆幸和喜悦。打开生命这本大书,钥匙在《孟子》里,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把钥匙的名字绝不叫口才。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齐宣王叫屈道:"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觉得太大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打鸟打猎的都去,文王的狩猎场同老百姓一同享用,老百姓认为太小,这不是很正常吗?"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麇廘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说:"我刚到齐国时,在边境先是问了齐国严令禁止的法令,然后才敢入境。我听说,首都的郊外有一个狩猎场方圆四十里。谁要是猎杀那里的麋鹿,按杀人罪同处。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对百姓来说,就是布在国内的一个陷阱啊!捕兽的陷阱不过丈尺之间而已,今天,您设的这个陷阱却有方圆四十里地,百姓苦其大,不是应该的吗?"
都叫狩猎场,名称一样,对它的目的不同,狩猎场的意义也就有了云泥之别。
周文王的狩猎场用来作为讲武之地,特别到了立秋过后,应天地肃杀之气,帝王狩猎讲武是一个国家的阳刚斗志。其志不在猎兽,这狩猎场里的草、柴火、鸟兽捕猎,这些自然之利都开放给百姓,这是周文王的做法。
齐宣王呢,一个字:专。两个字:专利。他的狩猎场用来游猎娱乐,以猎取麋鹿为重,而百姓的命贱到一头麋鹿同价。
2500年前,一位叫做孟子的先生,面对重金聘请他的齐宣王,一位动动嘴角都能杀人的王,说了这样一个对比的话,这是技巧呢?还是勇气呢?我为孟子先生视死如归敢说真话的气度深深折服,他的这番精神教育我:正心,集义。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