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热播的古装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这段时间正在热播的穿越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庆余年》中,都有着关于贵族妻妾、嫡庶之间的争斗情节。
在《知否》中,无论是在女主角盛明兰家,还是男主角顾二叔家,都有着明显的妻妾争斗的戏码。而争斗的起源,就是在封建社会中,因为嫡庶地位的不同所引发的财产之争。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历史上,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的嫡庶之间,二者之间,存在这些明显的区别:
正室夫人所生的孩子是“嫡子”“嫡女”。若是存在“平妻”时,平妻生的子女则称为“平嫡子”“平嫡女”。但,地位也要略低于正妻的子女;如果正妻没有子嗣,那么平妻所生的嫡子就能拥有“嫡妻所生之子”的地位;在正室夫人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最长的庶子一般也会被视作嫡子。
在《知否》中,女主角盛明兰的母亲是盛家的一个妾,因此明兰就是庶女出身。由于母亲死得早,父亲又不疼爱她,才使她不得不一直低调行事、在隐忍中倔强地成长。虽然有着祖母的疼爱,可是对于大娘子和小娘子的仇视与压迫,她仍旧没有办法躲避。她只能用隐忍和智慧,才顺利长大成人,并开始了她的“逆袭”人生。
虽说在《庆余年》中,穿越到庆国的范闲当初的身份是个“私生子”,本来对弟弟“范思辙”的地位和财产不构成什么威胁,但二娘林如玉仍旧对他“草木皆兵”:在范闲还没有回京都之前,就利用管家在筹划对付他了。好在后来范闲用他的大度、善良,和二娘及弟弟“一笑泯恩仇”,才没有酿出什么悲剧来。
事实上,在旧时代的大户人家中,也有一些妻妾是相安无事、甚至是十分友爱的。这是因为,她们都恪守本分,始终都把那个赖以生存的“家”和那个男主人当成是要共同维护的目标。比如在我国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教育家梁启超家里,就有一位妻子,以及另一位“隐形”的“二夫人”。
之所以说梁启超先生还有一位“隐形的二夫人”,这事,还说来话长。
在新旧思想碰撞非常激烈的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是最先提出“一夫一妻”这个家庭理念的著名学者之一。但是在1900年,27岁的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后,又应康有为之邀去了夏威夷。在那里开展工作时,他爱上了才20岁的华裔秘书何蕙珍。
何蕙珍才貌双全,性情爽朗,担任教师的她又精通英文,帮着梁启超翻译了不少的宣传资料和演讲资料。她的聪明能干和雷厉风行的个性,也给梁启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这位何小姐同样也对行事果敢、学富五车的梁启超先生有了倾慕之意。
当梁启超答应何蕙珍的要求,送了一张相片给她后,她也回赠了两把精致的扇子给梁启超。只是,梁启超对何蕙珍的这份感情,很快就被自己“一夫一妻”的理念割断了。随即,他还坦诚地写信告诉了妻子李蕙仙,关于他对何蕙珍的这份柏拉图之恋。
后来,赶到日本和梁启超团聚的李蕙仙为了让梁启超把心安放在家里,也或许是为了补偿他,就把自己的陪嫁丫环王桂荃(本名王来喜)默许给了梁启超。但梁启超没有忘记“一夫一妻”这件事,所以在王桂荃陆续为他生下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礼、梁思懿、梁思宁这六个子女后,也一直都没有给她一个妾室的名分。对外,王桂荃仍然是梁家的一位高级别的“丫环”。就这样,梁启超一直自欺欺人地过着表面上“一夫一妻”的生活。
而在梁家,之所以没有上演狗血的妻妾之争的剧情,一是因为夫人李蕙仙这个明智的选择,及时把知根知底的王桂荃给梁启超做了“二房夫人”,再加上她心胸开阔,没有认为王桂荃抢走了梁启超对她的感情;二来也是因为王桂荃懂得感恩,才使梁家一直保持着和谐的氛围。
从王桂荃的经历可以看出,她的知足和感恩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明智,梁家才能一直保持着祥和、友爱的家风。
当年,梁启超对好友林长民之女林徽因很欣赏,一直希望她能嫁给长子梁思成。但是李蕙仙听说了林徽因以前在国外念书时,曾经和徐志摩有过“恋情”的事,因此很反对林徽因嫁入梁家。后来,一直到李蕙仙去世后,梁思成才和林徽因在加拿大举办了婚礼。
由于王桂荃一直待李蕙仙的儿女比对她自己生的孩子还要好,所以孩子们一直都把她当母亲一样看待。基于这样的感情基础,成了梁家儿媳的林徽因和“婆婆”王桂荃相处起来,也就很轻松愉快了。
用梁启超的一家来对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盛家妻妾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规律:
1,如果旧社会家里的妻妾都是自私自利、只知道玩心眼的人,那么这个家迟早会衰败;
2,若是家里有一个能包容别人的夫人,那么家里就基本不会出太大的幺蛾子;
3,如果在旧时的家宅里,有幸妻妾都是明事理、懂包容的,那么这个家庭才会真的“妻贤子孝”,也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老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凡是家中常常发生吵闹的,大多都是家庭成员在针锋相对、各不退让。其实,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都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所以,无论是旧时代的妻妾也好,还是现代社会中的姐妹、兄弟、母女、父子等各种关系,若是能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纷争和打斗了。
对于梁启超这位没有名分的“二夫人”,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