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些书中,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传递出一个信号:
Less is more。
不论是工作、生活、学习、理财……各方面其实都蕴含着取舍、化繁为简的思想。
今天,《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再一次向我们阐述了这个道理。
1.在“精”而不在“多”
小时候,每学期开学前,总会买一堆辅导书回来,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结果一学期结束了,辅导书也没翻几页。
后来,开始买课外书,想做个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照着网上的书单,一沓又一沓地把书往回搬,却依旧没看完几本。
再后来,知识付费逐渐流行。五花八门的课程,覆盖写作、人际交往、演讲、育儿、理财、健身、英语等各个方面,随便哪个拎出来,都有一大堆受众。
还有什么,比把钱花在投资自己上更值得的呢?
更何况,很多课程定价都不高,甚至不够一顿饭钱。
买!
之后呢?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积极上进的本意是好的,可是买回来的课程,却并不见得都认真听完了,更别说学以致用了。
贪多嚼不烂,话糙理不糙。人的精力、意志力、时间等等都是有限的,一味求多求快,不如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确定好一个精准的目标后,再开始集中精力全力冲刺。实现后,再寻找新的目标。
慢慢来,比较快。将每天的待办事项,按照轻重缓急排序,依次完成,省时高效。盲目地设定一大堆目标,健身的时候想着今天的读书任务还没完成,读书的时候又惦记着没做完的PPT,总是不能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地做事,只会拖延完成的速度。
学习提高自己是好事,但要量力而行,合理规划。
提前给自己列好清单:1月份听理财课程,2月份听写作课程,3月份听人际交往课程……
购买课程之前想清楚:自己每天能有几个小时用来学习,每次能学习多少内容最易于消化,高效地完成一套课程,需要付出多少精力?
购买之后及时听讲并复盘:这次的课程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哪些我已经完全消化了?哪些我已经开始实践了?哪些我还需要再多琢磨一下?
所有疑问都解决完,就说明真正掌握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钻研新的课程了!
越少的目标,是越多的精益求精。
2.万变不离其宗
听一个学霸说过:只要把课本上的例题吃透,其他什么题就都会做了。
题目再变,变的也是形式,其中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其实和书本中的例题是一样的。
还有人们常说的:时尚其实就是个轮回。
20年前,林青霞穿过的连体裤,这几年又开始引领时尚潮流。
就连爱马仕、香奈儿、LV这些大牌,虽然不断推陈出新,但经典款的几种包包,仍然令许多人趋之若鹜。
有多少人,厌倦了平淡无奇的生活,向往着改变、新鲜和未知?
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真的能应对得各种变数?你也许不知道,那些求新求变的人,骨子里有一种不变的底气——我可以。
我可以写出一篇篇精彩的热点评论,我可以做出漂亮的PPT,我可以画出设计图联系好制衣厂做衣服……
别人看到的,是我到处飞,是我换工作;看不到的,是我不忘初心,无数个坚守、付出的瞬间。
想要变,就先把自己的努力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先有不变的积淀,才能攒足变的底气。
越少的变化,是越多的积累。
3.重内在而非形式
知乎上有个讨论手机摄影的话题。
一位答主上传了几张自己用iphone手机拍的照片,引来阵阵喝彩。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重要的是拍摄者的技术,而不是用了什么相机。
在盛产足球巨星的巴西,踢球的人随处可见。
很多贫民窟的孩子们,哪里都可以是场地,没有球鞋也没关系,有脚就行了。凭着对足球的一腔热爱,他们可以战胜一切物质上的困难。
就像刚开始学钢琴的孩子,比较负责的老师都会建议家长,先不要在家里买钢琴。
先带孩子来琴房练习,看孩子是否真的对钢琴有兴趣,是否能忍受枯燥的练琴时光,是否能真的养成练琴的习惯。
如果所有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再把钢琴买回家,方便孩子时时练习也不迟。
蒋雯丽报考电影学院时,考官要求考生表演一下经历唐山大地震后,失去亲人的痛苦。
大部分人都哭天抢地。
只有她,呆坐在地上,抬头望天,一言不发地留下几行清泪。
没有多余的动作表情,却传神地演绎了一个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至亲的人,那痛不欲生的情绪。
越少的装备,是越多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