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清宫戏的流行不衰和“四爷党”的潮起潮落,“禛”(读作zhēn)这个冷僻字根本不会进入人们的眼帘——《现代汉语词典》的辞条言简意赅:“禛,吉祥(多用于人名)。”而五笔字型库干脆就当它不存在,没有收入这个字。
○爱新觉罗·胤禛,史书上的清世宗、诚宪皇帝,民间说的雍正爷,旧武侠江湖里的狗皇帝,宫斗言情戏里的“四爷”,《雍正王朝》里的改革者,《甄嬛传》里的绿帽帝,就这样让“禛”和他同时“热”了起来。
○“禛”的造字较晚,东汉时期《说文解字》记载的小篆字形,大约就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禛”字。
○示,本义为祭祀神灵;真,表示真诚。两者相联系组成的“禛”字,可以解读为:真诚地祭祀神灵。其结果,就是获得福祐。所以,《说文解字》曰:“禛,以真受福也。”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莫就是“禛”想要表达的意思。
○“禛”字从诞生之日起,含义始终如一,没有引申义,也没有通假字、异体字。南北朝时期的字典《玉篇》、唐玄宗时代的声韵学著作《唐韵》、宋代官修韵书《集韵》,都原样照搬了《说文》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简化为“吉祥”,属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人为割裂了汉字内因的传续。
○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慢着,他不是四爷吗,难道不应该是第四个儿子?很简单,前面的哥哥们纷纷夭折,而他顺利活过三岁,记入“玉牒”,也就是皇室的家谱,名列第四。
○也许是巧合,被康熙皇帝取名为胤禛的雍正皇帝,同佛教的关系极为密切。他自号“圆明居士”,又称“破尘居士”,在青年时,不但有替僧(替身,即雇了人代他出家),还在北京西山建立大觉寺,招揽佛徒。因此,在历史上颇有佞佛之讥。
○雍正皇帝在四十五岁登基,其勤政是清朝皇帝之最。他很喜欢在臣下的奏折上扯闲篇儿,也是笼络的意思。他的一些御批在网上多有流传,比如批复田文镜奏折:“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
○至于他写给门下第一宠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批复,那简直就是一碗碗加了肉麻当作料的米汤:“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敢不敢再火辣一些)所以,年羹尧到最后都不相信雍正皇帝会真的杀他,始终存着不愿玉碎只想瓦全的心思,这让雍正皇帝着实不耐烦,干脆给他一封旨意,勒令他赶快自杀。
○雍正二年,皇帝和年大将军还在蜜月期,他给年羹尧奏折的留言里自称和尚,又戏称怡亲王(十三弟允祥,是他的铁粉)为道士,并说:“不是这样真佛真仙真圣人,不过是大家来为利益众生,栽培福田,那里在色像上着脚,若是力量差些的,还得去做和尚,当道士,各立门庭,方使得。”自认为他们哥俩儿为众生谋福祉,虽然不是真出世,但比一般的出家人要高明。
○他曾作一首题为《自疑》的诗,曰:“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自谓不着僧服,却是为臣民谋利益的佛爷皇帝。
○后来,他在朝廷上公然说“朕亦即是释主”,等同于宣布,自己就是佛教的教主。他并不打算搞出政教合一的局面,只是方便他干预佛教内部事务。除任命寺院住持、捐资扩建、修缮梵宫、赐予佛徒封号之外,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佛徒中的“邪说”,直接参加佛教宗派的学术斗争。也就是说,他认为对的,就大力推广,他认为是“邪说”的,就销毁书籍,驱逐宣扬“邪说”的佛徒。
○当裁判还不过瘾,雍正皇帝还撸起袖子下场参战,亲自著述《拣魔辩异录》。为了宣传正宗正论,他不辞辛劳,删定禅僧道士的语录,并加上自己著述的《圆明语录》《圆明百问》,成《御选语录》,于1733年作序,刊行问世。
○这一年,雍正皇帝特命文觉禅师以国师的身份往江南朝山。文觉禅师长期在宫中陪伴雍正皇帝左右,甚至参预国家最机密的要务,据说年羹尧、隆科多、允禩、允禟等人的案子,他都出了主意,相当于皇帝的高级参谋。为了奖励他的“殊勋”,其赴江南的行程中,“仪卫尊严等王公”,所过地方的官吏均对他顶礼膜拜。真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不过,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735年,乾隆皇帝登基,他并没有受到佛徒的感召,驱逐了宫廷中的全部僧人,责令七十二岁的文觉禅师从江南步行回苏州府长洲县,并敕令地方官对他“稽查管束,无致生事”。
○乾隆皇帝这么做,有拨乱反正的意味,当时舆论,认为雍正皇帝叠兴大狱,戕害手足,都是受文觉禅师的蛊惑。所以,乾隆皇帝的处罚,是向天下人表示,荣有自来,辱亦有故。这和他回收乃父《大义觉迷录》是一个道理,都是舆情管控。
○雍正皇帝五十八岁驾崩,死得非常突然。史学家们怀疑他食用丹药中毒致死。这种怀疑是有很明显依据的。
○在雍正皇帝死后第三天,乾隆皇帝发上谕驱逐方士。上谕中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与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所谓欲盖弥彰,不外如是。
○雍正皇帝所求为何?比较官方的说法,是长生不老。台湾学者柏杨说得坦白,认为方士是在为皇帝炼清朝版的“伟哥”,供其服用。
○雍正皇帝五十三岁时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逐渐耽溺于修炼和声色。当时的朝鲜使者在给本国国王的报告中说他:“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其暴崩,有可能是服药不当,导致中风。也正因为他从发病到崩逝,前后不过三天,太过突然,所以,世人传为吕留良孙女吕四娘行刺殒命,身首异处。这自然是无稽之谈。
真实死因如何?估计要等考古挖掘才知道。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