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周写了一篇文章“关注未来 - 构建测试人员的能力体系”,里面提到了影响测试人员能力成长的一个因素 - 驱动能力。本文将详细和大家聊聊构建内在驱动力的想法,以分享给对测试前途和测试工作深感迷茫的测试人员。
一、再不努力,我们慢慢就习惯了
作为在测试行业中经历了多年的测试人员,不管是公司上班还是测试咨询培训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在测试人员中间弥漫着下面的一些情绪:
每天的测试工作很无聊,每天重复着类似的测试任务,甚至每天就是在被测对象的图形化界面上不断得“点点点”,或者天天重复着机械做着测试用例定义好的输入数据、测试步骤,检查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就和机器一样,一点意思都没有......
感觉当前的测试工作一点前途也没有,很想换个工作,但是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感觉测试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除了“点点点”就是机械重复,想换行到软件开发工作,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如何学?
也觉得提升自己的测试竞争力很重要,满腔热情的报名参加了网上课程,刚开始时激情万丈,但不过三天就一盘散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接着进入以前的迷茫焦虑的死循环。
每天都处于迷茫纠结焦虑矛盾的状态,发现自己人到中年还是碌碌无为,而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想着跑去找个算命先生求助,希望他能给你指点一个光明的方向。算命先生掐指一算,然后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当然是先听坏消息,“先苦后甜嘛”。算命先生说:“坏消息是,你在四十岁之前将是碌碌无为,你的工作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求助者眉头一皱,问:“那好消息呢?”算命先生幽幽地说:“等四十岁之后,你就习惯了!”
尽管上面这个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假如我们继续目前的状态,那真的是慢慢就习惯了!
观察周围那些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至少是自己能力范围的最好,即他们有做第一的信念,有做第一的经验,和有过多次在追求优秀过程中的经验和总结(关注自己的不断成长)。对自己降低要求或者调低定位,他们会觉得很难受,是那种只能意会不能描述的难受。而反观普通的大众,做不到自己能力范围的最好,他们不会觉得难受,更不会格外难受。也许过去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曾经难受过,但这么多年过去,已经习惯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而对于没有尽力的人而言,往往很难理解这句话。相反,我们很善于给自己找借口:绞尽脑汁将自己的借口合理化,找借口已经是一种习惯。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各种各种的理由,说服自己放弃或者拖延。而这种习惯就是一个自己挖的大坑,等你掉进去的时候,发现大坑中还有很多人在挣扎。
测试人员工资低地位低,是因为行业原因造成的,因为自己处在一个没落的行业。有的测试人员工资高,不是他水平高,而是运气好,刚好去了热门的互联网公司;
不管你做什么,测试人员都无法改变在整个项目团队的地位,因为测试就是没有技术含量,就是地位低;
测试没有发展前途,做什么都没有用;
等待也是我们常见的借口:等我有时间了,我就会好好学习,努力去研究测试技术和方法。殊不知,时间不是等来了,而是靠你自己挤出来的。假如你真的想提升自己的测试竞争力,你不会一直找借口等待,因为等待什么都不做对我们损失很大,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方向,例如:测试工作,硬着头皮去做,即使做得不好。
因此,让我们尽量减少借口,把当下作为起点,构建自我驱动能力,马上开始,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二、往前看:活在未来
我们大脑有2个部分组成:理性(理性人)和感性(感性象),即我们平时说的左脑和右脑。理性与理智相关,让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感性与情感相关,是天性和本能,它让我们跟着感觉走,往往是情绪化的。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是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的。例如:早上6点钟的闹钟响了,理性告诉你“你应该起床准备上班了”。而感性却告诉你“再睡一会,被窝好暖和的”。当然,悲剧的是,往往感性战胜理性的次数更多。我们可以把理性看做是骑士,代表大脑里的理性人,其特点是以结果为导向,遏制一时的冲动,善于长远的规划。骑士告诉我们的,总是那些理性而有用的信息。而大脑里的感性可以比作是大象,它往往容易被有趣的、好玩的、轻松的东西所吸引,其特点是冲动且追求短期的满足感。
回到前面提到的测试人员碰到的那些坑,为什么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去借口,处理问题时喜欢拖延?其根本原因是感性战胜了理性,此时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即时满足,而放弃了延时满足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收益。假如任由感性决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那结果将会是很糟糕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脑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通过自我控制在必要的时候理性能够战胜感性。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到底是感性还是理性占主导地位,也决定了我们对成功与成长的不同理解。
根据对成功与成长的理解不同,可以将人分为进取型与固定型两类:进取型选手将成功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和结果,看待一个目标是否成功实现不仅仅是根据最后的结果进行唯一判断,除了失败和成功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状态: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因此进取型的选手每天会看见自己的进步一点点和成就感,即使还没有看见最终成功,也不会过度失望,从而帮助他们最终实现目标。而对于固定型选手的眼中,这个世界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状态,没有任何其他中间状态,即如果没有成功,那就一定意味着失败。所以当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往往容易半途就选择放弃。
另外,关注成功还是关注成长,也会影响进取型和固定型选手的价值观的选择。例如:对于固定型的选手,其选择会更偏向于:金钱 > 时间;成功 > 成长;现在 > 未来。而进取型的选手,其更会认为相对于金钱、成功和现在,更看重时间、成长和未来的自己。进取型的人更看重活在未来,对当下过多的关注会导致无法更好的思考未来,即往前看:活在未来。对他们而言,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对将来有意义的事情上,以更好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更为重要。
进取型的选手认为:假如对目前的现状不满,那么一定是由于自己过去的积累不够导致的,而尽量避免去抱怨外部的原因,例如:行业不景气、运气不好等。当下的现状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去改变将来的“现状”。但是人往往在现状不满时,总是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改变现状要求我们更多的去积累,而积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通过不断努力和长时间的坚持得到。在面临“接受当前不足的现状”和“现在就开始积累以改变将来的现状”这种困难的选择时,你会选择哪一个?
丢掉幻想吧,纠结于对当前现状的不满,对你毫无意义,因为这是由于我们自己以往的积累不足导致的。当认识到这点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活在未来,更关注在自身的成长上面,并且愿意为未来更好的“现状”努力,而不再纠结于过去失去的机会,抱怨过去做的错事。
往前看:活在未来。说说简单,但实践过程中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的努力。这时候靠所谓的意志力来坚持是很困难的,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依靠意志力的结果是三分钟热度,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时,发掘和培养我们的内在驱动力是必需的。
三、构建内在驱动能力
驱动你学习或工作的功力来源是什么?根据Daniel Pink的《驱动力》一书的概念,可以分为:
驱动力1.0:本能驱动,以解决生存问题,例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
驱动力2.0:外部驱动,寻求奖励和避免惩罚,例如:上班迟到扣钱,所以要早起;老板承诺项目成功发奖金,所以努力干活;
驱动力3.0:内部驱动,更强调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写完一篇文章之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假如我们对所做的事情来自内心的喜欢和兴趣,这就是内部驱动,它会促使你不断往前,不断努力,并克服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记得当年本科毕业在上研究生之前的那个暑假,疯狂的连续在实验室玩了36个小时的游戏,没饭吃,就吃了几个青苹果,尽管身体很疲惫,但是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开心。这就是来自内心驱动的力量,尽管那之后看见青苹果就想吐。作为测试人员,工作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内在驱动下完成测试任务,例如:通过各种假设和尝试,终于复现了一个难以重现的严重缺陷;或者晚上加班,终于将自己写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调试通过,实现了既定的功能;尽管没有老板主动给你奖励或加班工资,但是我们却做得津津有味。
但让我们直接爱上当前所做的学习或工作内容,这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例如:测试工作,你开始进入测试行业就喜欢上了测试,那么驱动你前进的动力就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你更高效的前行。那对于只是将测试作为解决生存手段的测试人员而言,如何慢慢培养内在驱动呢?
一个基本原则:难事原则,先压迫自己先坚持投入精力一段时间之后,再谈喜欢不喜欢。可行的一个建议:设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基于设定目标的不断实现(更偏向于外部驱动),不断满足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我决定理论),促进外在驱动到内在驱动的不断转化。
设定目标看似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学会放弃,一段时间内专注一个目标;第二,目标一定是可实现可度量的,也就是目标最好能满足SMART原则。例如:我要学好英语,我要成为测试的牛人。面对这样的目标很难不断持续下去,因为目标很大而且无法监控。更可行的方式是高层目标是学好英语,然后将大的目标进行分解,类似于我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WBS过程,直到颗粒度你能掌控为止。此时,你的“学好英语目标”会分解为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然后针对听力,制订的小目标是每天听力90分钟;对于词汇,每天背诵20个单词。类似的,对于测试,我目前的要求每周输出一篇测试相关的文章。这样,你不仅有大的方向的目标,同时有可实施可量化的具体的操作层面小目标。
通过将目标进行分层分解分类,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满足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基本心理需求:
自主感:作为测试人员,假如测试工作只是作为赚钱手段,那每天的工作本身并不能快速让你成长。此时的自主应该更多的选择在工作之外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反而可以让你更快成长。例如:有些人通过在业余时间,写一些测试博客,参加测试社区活动,翻译或者写书,他们往往会成为测试方面的牛人,而每天按部就班上班完成测试工作的人依然是普通的测试人员。当你自主的去做这些事情时,你会发现你就开始领先很多人一大步,因为很多人都是在原地踏步。
胜任感:因为每天的目标足够合适,确定你能完成,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即要选择远离你的舒适区,而关注在学习区。为了提高自己的胜任感,除了关注在学习区外,还会要求我们对学习或工作的内容进行刻意练习:明确目标、保持专注、持续反馈、不断改进;
归属感:因为每天的目标能确保完成,完成输出的成果必定会给你带来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假如你写得文章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可以大大提升你的这种心情愉悦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原本是基于你的目标和意志力共同作用,推动着你每天进行学习和工作活动,发现自己开始喜欢每天的任务,慢慢转化为内在驱动的方式。经过多次尝试其他方向但仍是迷失的人,需要的可能不是继续寻找,而是在当前的主要事情上继续投入和不断坚持,你会发现你喜欢的不在远方,而就是眼前。就像我一点都不喜欢去KTV唱歌,深层原因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不擅长。
外部驱动只能让我们撑过白天,而内在驱动却可以让我们撑过晚上。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那今天就是成长的一天。让我们每天不断反思,不断践行,不断成长,让我们慢慢远离迷茫、矛盾、纠结、焦虑的状态,期待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