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识字法
比较识字法。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很像,字义却相差甚远,这时可以用比较法,即把这些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比较、区分学习。如学习“幕、墓、慕、暮、募”,“幕”有帷帐之意,下面是“巾”;“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下面是“土”;“慕”是表达一种内心情感,下面是“心”的演变;“暮”与时间有关,下面是“日”;“募”有征求、出力之意,下面是“力”。
偏旁识字法。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猪等;与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等。这样的形声字很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不过,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时,学生知道字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却不明白偏旁为什么是“牛”。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通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立刻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偏旁含义。
归类识字法。有些课文生字较多,一个个学习费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音、字义、结构、偏旁等进行归类识字,如结构相同或偏旁相同为一类、平翘舌音归一类、动词归一类等。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学字,还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部分高年级学生分不清“候、侯、猴、喉”,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表示时间中间有一短竖,其他没有短竖。学生归类记住少的,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字理识字法。学习汉字时,如果能追根求源,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天窗》一课“藉”,本义指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引申义指以物衬垫,后有践踏之意,所以是“艹”;而“籍”,簿书也,引申为凡著于竹帛皆谓之籍,所以是“?”。
语境识字法。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读中识、识中读。如学生常把“暴躁”写成“暴燥”,他们认为“暴躁”是一种发火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暴躁”有哪些行为,学生说“走来走去”或“跺脚”,多数与脚有关,所以加“?”。
一:字理识字
1.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字形即为事物的图形。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其中应重点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日”字的教学,先出示“日”字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圆形的太阳,里面的一点像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口”,“·”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适用于象形字的教学。运用这种方法教学象形字,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的众多以及复杂的笔画和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种类型:
① 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乖:乘人不备(拆字法)。
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
更:与人方便(反拼法)。
囱:窗下(特指法)。
妙:少女(拼字法)。
泵:水落石出(会意拼字法)。
②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暗:站在两日旁,反而不见光。
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
丸:本来圆又圆,原来是九点。
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崩:一对明月,毫不残缺。躲在山下,左右分裂。
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真辛苦。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谜,让学生猜射,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3.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词义做示范性的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踮”三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动作)——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动作)——握(提手旁)。
提起后跟,脚尖着地(动作)——踮(足字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其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寻同辨异。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如下述形近字的教学:
①货——贷:都与钱贝有关,故从“贝”。“货”字读huò,以“化”为声符,本义为商品。“贷”字读dài,以“代”为声符,本义为借入或借出。
②爰——爱:“爰”字中间是“丿”,读yuán,以“爰”为声符的形声字,韵母为uan,如“缓、暖、援、媛”等字。“爱”字中间是“冖”,读mī,以“爱”为声符的形声字,音节是ai,如“嗳、暧、嫒”等字。
③冠——寇:“冠”字从冖(读mǐn表示覆盖的意思),从元(人头),从寸(手),合起来表示手拿东西(帽子)加在人的头上。因此,冠字本读guān,指帽子,如衣冠不整、张冠李戴。“寇”字从宀(房子),从元(人头),从攴(读pú,手持器械),合起来表示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因此,寇字的本义指盗匪。
形近比较·辨异法,既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又能够规范学生对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
5.部首表意·求同法
在编撰字典、词典时,为方便人们检索,编撰者将同一偏旁的汉字归为一类,这个类就是部首。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型”部首系统,如一、ㄧ、丿、丶、乛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若按安子介辟文切字的理论,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是有其特定意义的);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腾”字中的马部,“颍”字中的水部,“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有关,有的与字义无关;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即按义分部)。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是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额、颊、颈、项”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多与人体头部有关;分析“侈、伏、俭、儒、侠、仰”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亻部的表义类属:从亻的字,字义多与人的类别(儒、侠)、品行(侈、俭)、行为(伏、仰)等有关。
部首表意·求同法,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6.构件分解·形缀法
有的合体字尽管结构复杂,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应该看到,这些陌生的合体字大都是由人们熟悉的构字部件(简称为“构件”)组合而成,合体字的形、义、音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合体字结构的可分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合体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体字的形、义、音;再将合体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合体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合体字。如“碧、染”二字的教学:
碧:①“碧”字读bì,本指青绿色的玉石。
②把“碧”字分解成“王(玉)、白、石”三个构件。
③将上述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碧”字:“王”和“石”表明“碧”是一种玉石,“白”表示“碧”的读音(此字演化至今,只能理解为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都是b),“碧”是从玉、从石,白声的形声字。
染:①“染”字读rǎn,本指把布帛等放在颜料里,使着色。
②把“染”字分解成“木(植物)、氵(水)、九(多数)”三个构件。
③将上述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染”字:把染料(古时染料多为植物的皮、叶、根)加工成液体,经过多次反复的染色过程,使布帛等物着色。“染”是从木、从水、从九的会意字。
构件分解·形缀法,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构件与字的内在联系,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个方面掌握合体字的形、义、音。
7.意义合成·义缀法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式。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字中的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再将这些构件义连缀起来,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意思;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如下述字例的教学:
歪:由“不、正”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不正、偏斜。
套:由“大、长”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又大又长的东西。
腔:由“月(肉)、空”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肉体中有空洞的地方。
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读qiǎ。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8.反义联系·辩证法
世上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矛盾的同一性,一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为媒介,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二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汉字的形体、意义和造字方法正充分体现了矛盾的这种同一性。如下述字例:
表示树根与树梢的“本”、“末”二字:“本”字从木,“一”在木下,指示这是树根所在;“末”字从木,“一”在木上,指示这是树末梢所在。
表示大米买与卖的“籴”、“粜”二字:“籴”字从“入”,从“米”,表示从市场上买米担入家里;“粜”字从“出”,从“米”,表示把米挑到市场上卖出去。
表示空间方位的“上”、“下”二字:甲骨文“上”字以一条弧线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则指示在“上”面的意思;甲骨文“下”字则把短横放到长弧线的下方,指示在“下”面的意思。
上述三组汉字,造字方法相同,字形字义相反。教学时,我们可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用学习熟字的方法顺势迁移到生字的学习上,让学生掌握在形体和意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的汉字,并从中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八种字理教学方法,涉及到汉字的各种类型以及字理识字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以掌握汉字的形义音、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为原则;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打破传统识字教学所形成的“单打一”的平面格局,确立一种立体的识字教学的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生活中识字
1、校园环境识字。我们的校园有宣传标语、校训、学生规范、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识字的资源巩固识字的同时,拓展识字量。例如:在下课时,可以让孩子看看我们的黑板报,说说哪些字我们会认识了,不会认的,互相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拓展了识字。再比如:全班同学的名字也是一个识字的资源,我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按座位打在一张纸上贴在讲台上,下课让学生认名字,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老师的小助手去发作业本,孩子很快就认识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名字。
2、动画故事识字。孩子最爱看动画片了。孩子对动画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及相关内容,如数家珍,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动画片有关的字,孩子兴趣高涨。当然老师更应引导孩子课余阅读感兴趣的拼音读物,这是更重要的识字途径。老师可以开展“故事大王”这类的竞赛来检验孩子的识字阅读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3、超市识字。超市是个非常有利的识字场所。孩子对超市中的零食和玩具都是钟爱有加。因此,我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请家长利用逛超市的时机,教孩子认识食品和玩具包装上的名称,孩子边逛边买边识字,不知不学又增加了识字量。我还让孩子收集食品用品包装上漂亮的名称和商标,让孩子剪剪、贴贴、记记,然后到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带上收集的商标和大家交流,比比谁收集的最多,做的最好,认的字最多,孩子在动手的快乐中识字量又有了提升。
4、逛街识字。大街上更是天然的识字教材,有标语、广告、商店店名、汽车站牌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我还请家长在带孩子逛街、坐车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身边的汉字。一日点滴汇之江洋等。
三:形声字识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很像,字义却相差甚远,这时可以用比较法,即把这些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比较、区分学习。如学习“幕、墓、慕、暮、募”,“幕”有帷帐之意,下面是“巾”;“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下面是“土”;“慕”是表达一种内心情感,下面是“心”的演变;“暮”与时间有关,下面是“日”;“募”有征求、出力之意,下面是“力”。
偏旁识字法。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猪等;与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等。这样的形声字很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不过,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时,学生知道字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却不明白偏旁为什么是“牛”。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通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立刻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偏旁含义。
归类识字法。有些课文生字较多,一个个学习费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音、字义、结构、偏旁等进行归类识字,如结构相同或偏旁相同为一类、平翘舌音归一类、动词归一类等。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学字,还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部分高年级学生分不清“候、侯、猴、喉”,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表示时间中间有一短竖,其他没有短竖。学生归类记住少的,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字理识字法。学习汉字时,如果能追根求源,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天窗》一课“藉”,本义指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引申义指以物衬垫,后有践踏之意,所以是“艹”;而“籍”,簿书也,引申为凡著于竹帛皆谓之籍,所以是“?”。
语境识字法。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读中识、识中读。如学生常把“暴躁”写成“暴燥”,他们认为“暴躁”是一种发火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暴躁”有哪些行为,学生说“走来走去”或“跺脚”,多数与脚有关,所以加“?”。
一:字理识字
1.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字形即为事物的图形。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其中应重点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日”字的教学,先出示“日”字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圆形的太阳,里面的一点像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口”,“·”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适用于象形字的教学。运用这种方法教学象形字,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的众多以及复杂的笔画和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种类型:
① 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乖:乘人不备(拆字法)。
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
更:与人方便(反拼法)。
囱:窗下(特指法)。
妙:少女(拼字法)。
泵:水落石出(会意拼字法)。
②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暗:站在两日旁,反而不见光。
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
丸:本来圆又圆,原来是九点。
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崩:一对明月,毫不残缺。躲在山下,左右分裂。
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真辛苦。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谜,让学生猜射,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3.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词义做示范性的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踮”三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动作)——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动作)——握(提手旁)。
提起后跟,脚尖着地(动作)——踮(足字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其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寻同辨异。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如下述形近字的教学:
①货——贷:都与钱贝有关,故从“贝”。“货”字读huò,以“化”为声符,本义为商品。“贷”字读dài,以“代”为声符,本义为借入或借出。
②爰——爱:“爰”字中间是“丿”,读yuán,以“爰”为声符的形声字,韵母为uan,如“缓、暖、援、媛”等字。“爱”字中间是“冖”,读mī,以“爱”为声符的形声字,音节是ai,如“嗳、暧、嫒”等字。
③冠——寇:“冠”字从冖(读mǐn表示覆盖的意思),从元(人头),从寸(手),合起来表示手拿东西(帽子)加在人的头上。因此,冠字本读guān,指帽子,如衣冠不整、张冠李戴。“寇”字从宀(房子),从元(人头),从攴(读pú,手持器械),合起来表示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因此,寇字的本义指盗匪。
形近比较·辨异法,既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又能够规范学生对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
5.部首表意·求同法
在编撰字典、词典时,为方便人们检索,编撰者将同一偏旁的汉字归为一类,这个类就是部首。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型”部首系统,如一、ㄧ、丿、丶、乛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若按安子介辟文切字的理论,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是有其特定意义的);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腾”字中的马部,“颍”字中的水部,“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有关,有的与字义无关;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即按义分部)。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是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额、颊、颈、项”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多与人体头部有关;分析“侈、伏、俭、儒、侠、仰”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亻部的表义类属:从亻的字,字义多与人的类别(儒、侠)、品行(侈、俭)、行为(伏、仰)等有关。
部首表意·求同法,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6.构件分解·形缀法
有的合体字尽管结构复杂,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应该看到,这些陌生的合体字大都是由人们熟悉的构字部件(简称为“构件”)组合而成,合体字的形、义、音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合体字结构的可分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合体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体字的形、义、音;再将合体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合体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合体字。如“碧、染”二字的教学:
碧:①“碧”字读bì,本指青绿色的玉石。
②把“碧”字分解成“王(玉)、白、石”三个构件。
③将上述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碧”字:“王”和“石”表明“碧”是一种玉石,“白”表示“碧”的读音(此字演化至今,只能理解为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都是b),“碧”是从玉、从石,白声的形声字。
染:①“染”字读rǎn,本指把布帛等放在颜料里,使着色。
②把“染”字分解成“木(植物)、氵(水)、九(多数)”三个构件。
③将上述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染”字:把染料(古时染料多为植物的皮、叶、根)加工成液体,经过多次反复的染色过程,使布帛等物着色。“染”是从木、从水、从九的会意字。
构件分解·形缀法,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构件与字的内在联系,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个方面掌握合体字的形、义、音。
7.意义合成·义缀法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式。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字中的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再将这些构件义连缀起来,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意思;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如下述字例的教学:
歪:由“不、正”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不正、偏斜。
套:由“大、长”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又大又长的东西。
腔:由“月(肉)、空”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肉体中有空洞的地方。
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读qiǎ。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8.反义联系·辩证法
世上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矛盾的同一性,一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为媒介,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二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汉字的形体、意义和造字方法正充分体现了矛盾的这种同一性。如下述字例:
表示树根与树梢的“本”、“末”二字:“本”字从木,“一”在木下,指示这是树根所在;“末”字从木,“一”在木上,指示这是树末梢所在。
表示大米买与卖的“籴”、“粜”二字:“籴”字从“入”,从“米”,表示从市场上买米担入家里;“粜”字从“出”,从“米”,表示把米挑到市场上卖出去。
表示空间方位的“上”、“下”二字:甲骨文“上”字以一条弧线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则指示在“上”面的意思;甲骨文“下”字则把短横放到长弧线的下方,指示在“下”面的意思。
上述三组汉字,造字方法相同,字形字义相反。教学时,我们可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用学习熟字的方法顺势迁移到生字的学习上,让学生掌握在形体和意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的汉字,并从中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八种字理教学方法,涉及到汉字的各种类型以及字理识字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以掌握汉字的形义音、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为原则;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打破传统识字教学所形成的“单打一”的平面格局,确立一种立体的识字教学的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生活中识字
1、校园环境识字。我们的校园有宣传标语、校训、学生规范、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识字的资源巩固识字的同时,拓展识字量。例如:在下课时,可以让孩子看看我们的黑板报,说说哪些字我们会认识了,不会认的,互相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拓展了识字。再比如:全班同学的名字也是一个识字的资源,我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按座位打在一张纸上贴在讲台上,下课让学生认名字,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老师的小助手去发作业本,孩子很快就认识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名字。
2、动画故事识字。孩子最爱看动画片了。孩子对动画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及相关内容,如数家珍,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动画片有关的字,孩子兴趣高涨。当然老师更应引导孩子课余阅读感兴趣的拼音读物,这是更重要的识字途径。老师可以开展“故事大王”这类的竞赛来检验孩子的识字阅读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3、超市识字。超市是个非常有利的识字场所。孩子对超市中的零食和玩具都是钟爱有加。因此,我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请家长利用逛超市的时机,教孩子认识食品和玩具包装上的名称,孩子边逛边买边识字,不知不学又增加了识字量。我还让孩子收集食品用品包装上漂亮的名称和商标,让孩子剪剪、贴贴、记记,然后到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带上收集的商标和大家交流,比比谁收集的最多,做的最好,认的字最多,孩子在动手的快乐中识字量又有了提升。
4、逛街识字。大街上更是天然的识字教材,有标语、广告、商店店名、汽车站牌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我还请家长在带孩子逛街、坐车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身边的汉字。一日点滴汇之江洋等。
三:形声字识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