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未得到,但凡是失去,总是最登对”
我昨天刚刚经历了B站抢票的活动,我虽然成功抢到了票,可这张票于我而言可谓是无意义,一是因为离家太远,二是因为违背抢票的初衷。本来和好基友约好一起去看《你的名字》正好借此活动,可以抢到一张免费的票再好不过了。然而这件看似白白掉下来的馅饼,却让我失去了更多的价值。比一张电影票贵多了。
时间
我认为此次抢票活动我失去最多的便是我个人的时间,我从八点开抢直到十点左右都在和这张与我无意义的票子纠结。我的朋友抢到了我们最先选择的地点,而我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换票卖票,使我失去了黄金完成工作的时间,导致昨夜我的睡眠时间是半夜两点。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因为我牢牢抓着沉没成本,试图挽回“我所失去的一张本应得到的免费的票子”。
请回看上一句引号,这句话的意思是:票子并非本应得到,更谈不上失去。
许多人之所以拗不过弯来正是因为,他们心里自以为。好比我自以为我一定可以得到我要的票子,在我心里,我已经将它作为我的所有物,因此现实的冲突让我无法接受,想尽办法,用别的成本去换取这个我非常想要的却已经沉没的成本。倘若我一开始就明白,我本来就要支付30元去买一张票价,那么这张票得到又或者得不到也不会让我花去三个小时为它买单。而我最后又花了30元买了一张最接近我朋友场次的电影票。反观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朋友抢到了满意的票子,而我没有,如果彼此都没抢到票,那一起再买票看也无可厚非。然而她有我却没有,使得我们与本来的轨迹相偏离。因此人总有这样的惯性,使劲扳回轨道,其实另辟蹊径,往往也可以降低我们为已经沉没的过往继续买单。就好比,现在我朋友的场是12:45,我的是12:50,如果有空位,我们还是可以两个人一起享受这部电影的。而作为一只单身狗,单独一个人看也没有关系。
这整件事的结局,就是我花了三个小时,三十元,熬夜健康的损害,内心的焦躁感,去买了一张电影票。这无疑是一次极其失败的购物行为。而以让我失去的成本有价值,我坐在这里反思,以求未来避免同类似的错误。
在许多事情中,我们经常为已失去的成本付出更多的成本。例如为一个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误而责备他人,这只会使我们在别人的脑海中留下易怒和不近人情的印象。因此为了避免为沉没成本付出代价,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深刻领悟成本之间的关系,即刻做出最优的方案。
情绪
我认为,撇开心理作用,我觉得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我个人的情绪,我易冲动,也放不太下。无论是这件事还是生活的琐事,我总是念着过去的好,却没想过过去之所以成为已失去必然有其不好在其中。无论是小过错大损失,这时候,便相信冥冥之中一切早就定数,未来也未必不会有更好的机会。但执着于过去,一定只会失去更多。
我们需要把控住自己泛滥的情绪。做事情前先告诫自己冷静,有规划,一个有条理的人,更容易遇事不惊。因为他总会把所有可能再遇到危机的那一刻呈现在脑海里,一一删选,最后选择最小的代价。又说到抢票,我想法把我那张多余的票子卖掉,好平衡一下我自以为因没抢到票而失掉的价值(其实真正失去价值,是在于我执着于沉没了的成本)有两人来问我买票子,有先后。我内心是很激(冲)动的。第一个问我买票的很不确定,给她考虑的时间,第二个问我买票的很爽快说好了价格。我出于人道主义去问了一下第一个:你还要不要票。她和我说:要。其实我当时由于太激动,忽略了她语气里的犹豫,也完全没有自我判断。就和第二个说不卖给你了。这样看我是不是很傻。其实完全出去当时情况下,我泛滥的情感,和我所以为的完全蒙蔽了我本就不是很理智的大脑。因此最后我谁都没卖成功。这样很容易告诉你。在一件事情上冷静与利益远比情感重要得多。人情于陌生人而言,实在是无需廉价地作为筹码。
无论什么事,你可以先持有怀疑态度,但为自我判断前不要下结论,不要因为别人一指出自己的缺点,就立刻否定自己。在办事中也是这样。就算是错误,也要通过验证完再肯定得说,何况就算验证完也要统观全局,也会再次发现自己的遗漏。不要让感性与武断,成为一个决定的先导。
最后,尽你一切可能,做完了选择
“就假定自己是对的,焦虑未来和后悔过去,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