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是如何从一家伟大的游戏公司晋升为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产品?
- 腾讯初体验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刚兴起,那个时候大家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和现在大家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是有很多显著的不同的,拿身边大学生们的使用情况来说,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就是上网聊天,聊网友泡妹。
第二,打游戏kill time。
其实这所有都是很低效甚至浪费时间和生命,不是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业,为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的。
反观现在的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为了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成倍的提升效率。
就像我们现在在用的得到专栏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为得到1000多万用户同时提供在线知识服务,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 腾讯和这场3Q大战
腾讯到处模仿别人的产品,看到市面上有什么好的,产品,直接拿过来,只是做一下微调,就拿出推出来上线,这个很显然是抄袭。我不太愿意把很多事情都上升到道德与不道德的境地来评判,觉得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比如说,我觉得他是抄袭,所以我不认同这家公司,那么我就会很少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这个道德不道德对这个公司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所有人不用他的东西了,那么它的用户就会减少,他的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
可能也正是因为他之前一直模仿别人,终于引来了这次有名的3Q大战,可能它在用户心中的形象,也会受损,也正是这样他们可能才会痛定思痛。
用惊涛骇浪和生死存亡来形容这次3Q大战一点都不为过,那种有自己养大的孩子看着他一点一点的被别人被灾难所吞噬而自己也无能为力的感觉,在那三天时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经历了三天的生死存亡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开放的QQ,开放的腾讯,这也影响了马化腾今后的对世界的看法,迎来了一个开放的腾讯团队。
这就好像在鬼门关闯过一圈,大病初愈后的人,在他此后的人生中,他的心胸会变得更加的豁达,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更加的通透。
- 有了微信的腾讯
也许正是这次事件的影响,才让他们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去打造微信产品时候,微信团队和其他团队完全分开,微信团队甚至都不放的总部,而到另外一个城市,要完全独立的去做研发的一个原因,最终能够成就微信这个伟大的产品。
这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哪怕是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只要你善于总结,深入思考,也许在未来你会有新的收获。
有了微信的腾讯,实现了从一家伟大的游戏公司,到一家伟大的公司的华丽转身,马化腾曾经说过,如果微信诞生在别的公司,那么今天的腾讯就会很危险了。可见微信,在腾讯在马化腾心中的位置。
- 腾讯的哲学概率论
腾讯的底层商业逻辑或底层商业哲学就是概率论。
我做很多社交工具,我终于做出了一款爆款,叫微信。
我做很多的游戏,我终于做出了一个爆款,叫王者荣耀。
这里面有很多偶然,当然更多的是必然!所以我们常常这样定义成功:
成功 = 智慧 X 运气.
当智慧无限接近于零,运气再好都没用。
只有当智慧至少大于等于一,运气才会有价值。
但当你的智慧,从一开始一步一步地突破一百,一千的时候,运气,自然也会产生协同效应,而智慧和运气之间是乘法的关系,所以,就会被成倍的放大。
- 战略都是小步快跑不断试错打出来的。
不论是腾讯的赛马机制,还是后发者侧面攻击的战略定位,都是在过往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打出来的。
任何战略的制定都必须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而不是在项目一开始,团队成员在会议室里自己拍脑门儿规划出来的。
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根据过往的经验先制定一个个初步的想法,然后在市场中小步快跑,多多尝试,不断的试错,逐步的去修正和完善,保留和发展那些在市场中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用户反应比较好的一些想法,而逐渐的减少其他一些方法或者项目的投入。
阿里巴巴的一淘和天猫和淘宝网,也是这么一路打过来的,最后一陶网团队被拆分并入其他市场检验成功的团队了。
所以真正的战略都是事后总结提炼出来的。
- 马化腾的水性
关于马化腾的水性,张潇雨老师在商业经典案例课中,节选了程苓峰老师的一篇文章,来做了如下的一个阐述,非常的精彩,贴给大家看一下。
程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马云的火性pk马化腾的水性》。在里面他写过这么一段话:
阿里腾讯激战。马云喊了一句:“火烧南极洲”。
人急了就说实在话。这一句极为精到。
马云把自己界定为火,把马化腾界定成水。
南极是冰封之地,水的极致。
虽说常理上水能灭火,但马云敢说他这把火能烧南极。
火若够猛,是能把水耗干的。
火热烈。水清冷。
火高调。水低调。
火往上蹿。水往低处流。
马云跟马化腾的性格迥异,正是如此。
火如神明。马云从来高高在上,享受被人崇拜,好为人师,出口就想成章,就算做了错事,也要站在道德高地,为自己开脱。
水若明镜。马化腾则沉稳内敛,一般不主动表态,你出拳我再接招,随和温润,并不享受高高在上,而是沉潜务实,伏地而行。
关于腾讯的故事还在不断的上演,商业世界的滚滚红尘,就像大海江河一样汹涌澎湃川流不息,我们值得期待更多。
以上内容有感于张潇雨的商业经典案例课,再次表示感谢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