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婆把衣橱里的衣服翻了出来,把床底下的也翻出来了,随手拿出一件说:“这件是你的,还穿不?”我看了一眼,那是一件仿皮夹克,是浅棕色的,里面有保暖的绒绒,是一节合体宽松的上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衣服。
我不会忘记,那些年里的冬天,那件皮夹克陪我走过多少个冬季?我记不太清了。但是,不管是上门维修,还是打工在外,我都穿着它。骑在自行车上,侧面带着工具包,怀揣着一部爱立信旧手机,行走在上门维修的路上,身体暖暖的。从走出家门的那刻起,我就盼着有一宗生意到手,能挣上几十块钱,一家人的生计就有了保证。那时候,我就像社会孤儿,东跑跑,西跑跑,生活没有一点着落。有一年,春节前夕,我家在延中山住的时候,刘岩让曹慧送来一袋面粉,当时我就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勉强地说了一句:“谢谢领导的关怀!”这些暖心事,我不会忘记的。
延安的冬天,太阳没有了热量,刮着寒风,有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一直到第二年的春暖花开,沟壑里都是一片凄凉景象,那是一个漫长而无聊的过程。
夹克脏了,用抹布沾上洗衣粉水擦洗,不瞒您说,在我的手上,没有上过油,是一件水洗的夹克。
1991年被迫离开照相馆,我就是一个自谋职业的人了。当年10月,协助刘岩在七里铺街筹建“聚丰大酒家”。从开业那天起,欠账开始累积,讨账很难!我不会忘记,开业时的隆重场面,都是刘岩的能力。
1992年在侨宏贸易发展公司打工,协助孙经理(九泉)经销水产生意。一边帮着九泉检修冷库制冷机(6.3)组。偷闲时在南关街刘延州门市看他修理电冰箱。有一次陪孙九泉西安进货,买了一套小焊具及家用电冰箱检修技术的书。从此,我开始学习制冷技术了。学修第一台冰箱是刘岩家的“黄河牌”冰箱,不会制冷。学习氧焊技术,判断故障及实际操作同时开始。不懂,向刘延洲师傅请教。最后,黄河冰箱裁去门管,抽真空后加注R12,检修结束制冷正常。我是门外汉,维修技术就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有人说,我的维修技术是柳生的,为了生存我并没有在意别人说什么。家电维修,纯属技术行业,真正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是很难的。我不怕丢人,修不好的,就去向师傅们请教,整天奔走在大街小巷,怀里揣着手机,脚踩着自行车,带着工具包,钱包里装着“家电维修”的名片,遇见熟人就发上一张,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和宣传,扩大自己的名声。
没事的时候,在尚师门市上去串门,向尚师学习维修电视机的技术,在东滨路吴师处买材料时,没忘记向吴师讨要技术。在大东门顾师家电配件门市察看有没有外出的活计?遇见疑难故障,就去请教吴师,请教刘师或者把电路板拿到尚师处维修。长青路上的邓师,是一位老师傅,对我帮助很大,他直言不讳的一句话:“只要总的挣了,就行了!”这话一直在鼓励着我。
在家电维修的路上,可以说举步维艰,上门的生意更加难做,自己没有经专业技术,只靠书本,或道听途说是不行的。我记得,有一次同尚师闲聊,尚师说:“TA7698AP、和TA7680AP的脚位及功能全记在心里了。”虽然是早期彩电芯片,我什么都不懂,在维修现场,一边看资料书,一边用万用表笔测量,不是测电阻值,就是测电压,一边用电烙铁融开锡焊点,用针头钻开脚位,取下零部件,判断元器件的好坏。三极管,是最常见的元器件,要判断出“基极”、“集电极”、“发射极”挺难的。我喜欢维修简单的,或通病的一般毛病,容易得手,容易挣到钱。我羡慕尚师的维修技术,他没有修不好的,只要有配件,就一定能修好,挣钱很容易。
在维修的路上,我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耗去多时间多少宝贵时间?一台电视机,维修了一天,或两天,没有修好,一毛没挣到,饿着肚子回到家里,不敢对家人说没挣到钱!有时,找到故障,买不到配件,只好遗憾的离开……。
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去维修这个行业打拼的,哪怕是“打工!”也比家电维修实在,最起码,没有白干的!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原谅!
我是赵英,在维修业里,你们都是我的老师,在此,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