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
商鞅变法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秦孝公继位之初,接手的是其父辈们经营百年之后留下的烂摊子。
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魏将吴起率军5万人,击败秦献公率领的五十万秦国军队。此役打得秦国几近灭国,并且造成其他诸侯国联合卑秦,六国之间你来我往热热闹闹,不带秦国玩儿了。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为恢复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大力招揽人才,颁布了求贤令。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因河西之战有功,获封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亦称为商鞅。
此时的商鞅正在魏国,由于受不到魏国国君的赏识而无法施展。秦国的求贤令一下,商鞅便通过秦孝公身边的宦官传话,求见秦孝公。
第一次见孝公,商鞅一番对五帝治国方略的长篇大论,把孝公说得昏昏欲睡,基本啥都没听。商鞅走后,孝公大骂宦官,怎么带这么个不切实际的人过来?!
第二次见孝公,商鞅又一番对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治国之道的独特见解,没把孝公说睡着,但孝公也没觉得他说得好。
第三次见孝公,商鞅以春秋五霸的治国之道游说,孝公没有启用商鞅,但已觉得此人可与讨论大事。
📣 孟子云:“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此时的秦国,还没到靠德行服人的阶段,武力为主,仁义次之乃是求强之道。
于是,商鞅在三见孝公之后,抓住了孝公想要迅速求强图霸的心理,再见孝公时,孝公走火入魔般听着商鞅主张的各项方针,一连听了几天都不嫌烦。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第一次变法开始。
什伍连坐法及法律:把居民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地编制起来,互相监督。一家犯罪,同什伍的其他家如果不告发,就与犯罪者一同受罚。知而不报者腰斩;告发犯罪者,与斩敌首级同样受赏;窝藏犯罪者,与投降敌人同样受罪。
小家庭制以提升人口:一户人家里有两个男人以上而不分家的,赋税加倍。
奖励军功:有军功的人,按规定提升爵级;私自斗殴者,按轻重判刑。
军队分二十级爵位。斩获一个首级,就可得一个爵位,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
两个首级,作为囚犯的父母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妻子是奴隶,可以转为平民。
首级越多,爵位越多。军功授爵制。军功可传承,父死子继。
重农抑商:凡是因为经商和懒惰致贫者,没为奴隶;耕种纺织使得米布丰收者,免除其自身劳役。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没有军功的宗室,不能列入公族的簿籍享有特权。严格分清上下等级,田宅衣饰等均按等级划分。
变法令下达前,商鞅怕民众对新的法令没有信心,就派人在城南门立了一根长三丈的木头,声明: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励10金。
百姓都在一旁看热闹,不知道这位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竟没有一人敢上前试试。
于是,商鞅下令,加奖金!由10金变成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当这位勇夫把木头搬到北门,立得50金后,看热闹的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南门立木,显示出商鞅言而有信。随后,变法令下达到了秦国各地。
公元前349年,秦迁都咸阳,修造宫殿。秦发诏书: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立刻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不用参加作战,秦国四界之内的土地,十年不收赋税。同时,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
小家庭制以提升人口:不许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是对第一次变法的补充。
设立县制:小乡邑聚集为县,设县令、县丞,由中央派任,直属国君,全国共31县(31县,在不同版本的史书里有争议),取代分封制。
土地改革:废弃井田制,按个人所占土地的多少平均赋税。
统一度量衡。
秦孝公时代的标准量器,容量202.15毫升,由秦孝公亲自监制。
变法实行数年之后,秦国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其中县制和户口的设定,影响至今。
📣 商鞅变法,源自于法家思想,是对应战时的变法。民众并没有过多的自由意志,男子成年即要分家,目的是迅速提高人口数量,以备战时征兵的需要;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提高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亦是为了战备军需;连坐法的施行,外防间谍,内制百姓,轻罪重罚,人人自危;若无军功则无荣耀,这一思想的设定,使得秦国上下,全民皆兵。军功就是美好生活的来源。在军功面前,谁都没有特权。从生到死,为自己命运而战。
📣 统一度量衡,首先由秦孝公在秦国范围内实行。在他身后百年,秦始皇一统中国以后,这一政策再一次被英明地实施。
惠王即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病榻之前,想要传位给商鞅,商鞅坚辞不受。
📣 这一幕,在三国时代再一次上演。老君王想传位是假,逼得顾命大臣在大家面前表态绝无篡位之心才是真。商鞅此时的地位,可见一斑。
秦孝王去世后,太子即位,即秦惠王。曾因变法而被商鞅得罪的秦王室贵族,借机诬告商鞅谋反。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
-- 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鞅请求告老还乡。有人对惠王说:“大臣权力太大,就会危及国家,近臣太亲,就会危及自身。现在全国上下连妇女、儿童都说这是商君之法,却不说是大王之法。这样的话,商鞅成了主子,而大王变为臣子了。而且商鞅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对付他。”
秦惠王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路上,想要住店,店主问商鞅索要凭证,说,如果留宿无凭证的客人住店,是要连坐的,这是商鞅定的法令。
📣 自己挖的坑,说什么也要踩进去!
商鞅到了魏国,魏国因商鞅之前在秦魏作战中大败魏军,不愿收留他;又怕秦国找他们麻烦,于是干脆悄悄告诉秦国,商鞅欲投靠魏国。
商鞅回秦后,潜回自己的封邑商,发兵攻打郑县。秦惠王亦派兵,商鞅兵败身亡。商鞅的尸身被带回咸阳,车裂后示众。商鞅全家被灭。
📣 在秦惠王动手之前,商鞅已经感觉到情况不妙,请求告老还乡。可惜,天不遂人愿,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王室若无军功,即被取消特权;世袭的分封制被慢慢演变为中央委派制。从既得利益者手中夺权,无异于从王室贵族口袋里抢钱!
📣 虽说贵族的复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秦惠王起了杀心。一手将商鞅培植起来的秦孝公不好自己下手,于是临死前用让位迫使商鞅只得做周公。但哪个君主能够容忍让全国百姓只知臣不知主的臣子存在?商鞅之悲,不在于得罪了王室贵族被报复,而在于功高震主,完全不能给新君任何安全感。于是被灭就成为了唯一的结局。此类情形亦出现在清朝时期,“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商鞅虽被灭族,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并且一直延用至秦一统六国。
📣 不论商鞅结局如何,他主持的变法的的确确使秦走向了富强之路,为秦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