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吴忠豪老师的《语文到底教什么》。初读,感觉满书都是纯理论,有些枯燥也有些晦涩。结合教学实际再读,就有些爱不释手。书中,吴老师结合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为什么、怎么做个维度阐述了“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
那么,语文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呢?
01为什么要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吴老师首先谈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
说到语文课程改革,必然要说到的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多年来,语文学习一直逃脱不了一种怪现象: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语文水平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大部分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语文课投入高效率低,学生负担重。语文教学改革推进了一轮又一轮,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进,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吴老师认为,出现这种状况,其主要原因不再教学论层面,而是出在了课程论层面,我们必须从课程论层面寻找问题的症结。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课程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决定了怎样教。课程是在教学开展之前就预设好的,教学只是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目前,我国语文改革都停留在教学层面,实质上,我们语文教学的问题更多出在了课程层面。
我国的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语文教材充其量就是“文章集锦”,其中阅读教学内容占四分之三,习作教学内容占不到四分之一。所谓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添加识字、写字等语文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这种课程形态的牵引下,语文教学变成了讲读文章的过程。而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它是母语学期课程,要以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讲读课文的课程形态显然不完全适合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02语文课程改革如何改革
当下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改变“讲读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构建以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为主的形式,它应该包括语文课、阅读课、和习作课三种课型。语文课重要侧重语言的积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表达的实践。阅读课侧重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课主要进行写作指导和讲评以及作品发表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还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教学时间。
但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篇目较多,教学一篇课文至少需要1—2课时,教材设置中并没有预留出更多的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同时,从课程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来看,当下,学校所实施的主要是文本解读型的语文教学,教师站在成人感悟的角度进行课文讲读,即使有学生讨论的环节,也是基于成人即教师的感悟在开展,和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不相符,同时大量的指向与文本理解的讲读挤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时间,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仅就一线教师之力,完全无法撼动当前语文课程体系的根基,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03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想要避开语文课程体系设置上的短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从“教课文”的泥潭中挣扎出来,让语文课走向“教语文”。首先要厘清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这两个概念。课程内容是指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技能、策略和态度以及价值观,就某一篇课文而言,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教材内容则是指为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的诸多要素而组织的文字,即“用什么来教”。具体来说,某一篇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教材内容,文章所要求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方法或者技巧方面的内容才是课程内容。在具体教学中重点是学习课程内容而非教材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要相对聚焦,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而非教师教过。
二是要围绕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尤其是容易将工具性教学内容放在人文性教学内容之外,使得语文教学仅剩下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让语文课异化为思政课。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是在语言文字学习中渗透的,不能让它占据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依据语文课程的功能,可以把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技能划分为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多元文化的学习等内容归入语文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具体教学中,要围绕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而把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渗透其中,让两者成为包含关系,也就是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侧重于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语文方法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渗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学习和引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目的。这才是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的。
做以上学习笔记的同时,再次研读这部分内容,深感语文教学改革的难度之大、固障之极、时间之迫切,但是,再难,都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