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佛法之前,我的开篇前言或许就足够讲上个把月的时间,特别是起初致使我走进佛门的诸多思量,这些终究是绕不过去的,凡事总有一个因,倘若这个因的力不足够沉重,那所有基于之上的感悟都不会令我生起这般坚若磐石的信心。
我曾沉思过一个问题:我发现无论自己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我的这颗心啊,总是不安的。当有了乐,我就会想一直保持它,也就是一直想贪著这个“乐”,唯恐它一时消散。当有了苦,我就会心生恐惧,想摆脱它。我发现无论这颗心处在什么境地,都是不安的。这种不安相续不断,无论我身处何时何地,都形影不离,以前身陷孽海情天,沉思总是受到阻碍,当我的生活状态趋向清净后,往日里被压制的这些严肃而重要的问题渐渐都浮了上来。多年来自认所读各门各科的书籍已经不算少了,但能力范围内努力触及的世间法却并没有给我指出一条出路,一条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十二因缘有云:”受缘爱,爱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人间书全是意识造作,业力不断,以往愚昧无知,枉读千百本书,执识为智,入了佛门方知自己短视浅薄。无论这个世间科技有多发达,文明有多灿烂,人类有多幸福,财富有多殷实、现代庞大的自然科学、社会丰富的光影声色、极为便捷的生活模式,以上种种始终都无法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心。云何降伏其心?我的心要怎样才能安下来?当发现无论如何隐隐困扰我的问题都得不到彻底解决的时候,我试想着是否有一条究竟之道,能够让这颗心最终得到清净和解脱,也就是任何关于苦与乐的烦恼都不再生起。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到《涅槃经》卷十四中佛陀的那句话:“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生死既已尽,更不受诸有”,那一刻心里是极为感慨的,千年前有这么一位先者,觉悟并亲证到了有一条路,有一乘舟,可以让众生渡过这无边的苦海,并且告诉你,这法在渡过后是应当舍弃的,即最后心得解脱,但实无所得。我对佛陀指出的确凿无疑的各路法门充满兴趣,但倦怠于以往的知行合一,总是不得要领,枉读这么多佛经,却迟迟没有等到心境开阔明亮的那刻。在这条修法路上我遇到过各类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佛法的一些理解误区,这也是我今后将着重在这里细细解释的部分,在横扫这些误区之前,不可能进行顺利的学习和修证。
当我们说到心,必然想到意识,说到意识,必然想到精神和物质,曾读过完整的西哲理论,始终无法让我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个清晰的见解,这种认识论所能给予我的,仅仅是历史的个人观点。不仅仅是西哲,即便是现代物理学、心理学、医学,都没能对“意识”、或者说“心”给出一个圆满的解释。佛法的逻辑起初是需要依着人间路行走的,但是到了不同的境地,都需一一抛弃和忘却,即达到“识转智”,这里的“智”,已经不再是意识造作的世间智慧,凭着佛法正见,一切在本无所有的这个心地上建立的见解都将一一化解,所有合理的世间逻辑都将被否定和破除,不必证到实相,仅仅是理悟到实相,这番破天荒的力量就会彻底扭转你的整个心境,那是让你第一次对自己深信不疑、长久以来所牢牢依赖的心识彻底粉碎瓦解的一刻,也是刹那间让这颗心前所未有的通透明亮之时。心一旦被佛法的光明照亮,你将再也不愿回到以往的梦境中去了,因为你若再回头观照,会发现往日所言所行皆为颠倒梦境,这颗心呐,原来一直都在被一股无名的力量牵引和缠缚,不得自在。把这番体验称为“重生”,一点都不为过,而这条道指引你的去处,不仅仅是重生,而是解脱后的永生。
《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你不知道五蕴是什么,你就不会知道它们为什么是空,如果仅仅是字面的理解,用我常对朋友说的话就是:概念和证悟之间,是一条十万八千里的鸿沟。我们都知道世事无常,都知道色即是空,都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是无常?我一直在努力地追求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啊,有苦就有乐,无常就是否极泰来、万物守衡啊;为什么色会是空呢?你说我明明看得到的啊,你怎么可以否定我的眼见为实呢?都“无所住”了,那我这个心又从何而来呢?又是谁的心呢,谁在住呢?诸如此类看似自相矛盾的疑问,都是入门很好的契机。怕的是什么?是人根本不想去思考什么是有漏,也就是烦恼,为什么会有烦恼?不去思考“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好像没有一样东西是我能永远留得住的”,不去思考为什么无论人间现实条件如何被满足,这颗心啊,都有避免不了和承受不完的苦难,这个娑婆世界里都是网里蒙了心的无明众生,在这片苦海里,一条漏网之鱼都没有,都被自己的业力牢牢牵引,在欲念中久久轮转。
很多经文中都说到这三界如火宅,片刻燃烧不停,也就是欲念接着欲念,每一个念头的连接构成了“时”的假相,刹那不息,成为永无止尽的生死轮回。开智慧的人,一心发愿出离这火宅的人,都会在当下的每一念里用功,因为知道自己身处之所充满无常和生灭,有生灭,就有老死,就有轮回,就有无休止的苦要承受。古人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放到佛法里的解读就是,闻了道,证了道,不必舍命了,得清净寂灭,身心终止生灭,将不再承受这三界里的一丝一毫的尘劳之苦,永住安宁之境。这里的境界,并不是减少烦恼,想得开或自我安慰,是你的心住空了,还有什么事物能够影响或者伤害到空吗?这就是应无所住的力量。
回想自己踏上这条光明道时,深知由于各人根器、业力和因缘造化的巨大差异,机缘未到,便不可强求,故我对不同朋友之间谈及佛法都保有分寸,我对想学佛的朋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生起信心,信心是根,是种子。这个信心不起,你便无法知道佛法所言为何,面对经文中看似高深莫测的奥义,世人无法想象,不进门去了解和实证,便认未有,这是愚昧的表现,因为这连最起码的世间逻辑都不符合,而这些错误的认知让他们无从明白被重重误解、能度他们出苦海的正法,正是潜藏在他们心性最深处、凭着对法的依持和他们的一己之力即可亲见甚至证得的究竟智慧。佛陀没有让世人都幡然醒悟的神通,因为他仅仅是一个觉悟者,而不是主宰者,同众生一样,他也不能违背因果业力,他不持一欲,无所可图,唯有化这无边的慈悲为种种机缘,渗入人心,期待众生有朝一日,同样得以觉悟,能够乘着他舍予的舟出离此地,不再承受三界轮回之苦。
正见正觉日复日,精进自有解脱处。空追镜花与水月,聪明反被聪明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好比点燃了一炷香,灭身只是时间问题,在极为有限的一生中,心始终在颠倒梦想中过活,“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果你在一场梦境中执我为有,那同你在醒来后执我为有,又有何分别呢?如果醒来后你认为梦境是一场虚幻,那佛法所说的明心见性,即现在的一切也是一场虚幻,你又是否能够理解呢?你醒时觉得自己有意识,梦中和昏迷时意识也不曾断过,那为什么你就可以确保人死后意识就从此灭绝了呢?如果佛法告诉你必定有来生和轮回,甚至在深层禅定中你可以亲见自己无数前生的因缘合和,你是否会对此感到困惑呢?说生起烦恼,如果这个“我”不被看明白,又是谁在生着?如何生着呢?如果我被破,不再被执着,那烦恼又从何生起呢?你觉得今生还有比面对这种问题还重要的事吗?
佛法三藏十二部所言一切,不是旨在助你减少烦恼,克制烦恼,而是息生灭,断生死,这岂是世间法所能想象和比拟的境界?佛陀有云:“世人皆愚,不知我意,永堕尘劫,生死苦海”,很多人说我心里头苦啊,我的心静不下来啊,那你为什么不愿意歇一歇你的这颗狂心,暂放一放被世俗熏习的局限意识,走进佛门清凉地,去感悟一下这条解脱之道呢?这点耐心你有吗,这点努力你愿意付出吗?
为什么说佛法真实不虚,为什么说佛无妄语,因为它可以被每一个人实证。佛法不是一座远在天边,凡夫触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山,而是就在你当下一念的觉性里,佛门一直是开启的,你本已具足,又何必向外求?若你信我是一个理性的人,是一个亲证些许感悟真诚分享的人,一个持戒皈依而不口出诳语的人,那么,就请一起踏上这条不可思议的修行路吧,千言万语都是无用功,你的体悟是不会欺骗你的,入了门,你只需依法依智,便知佛陀所言真实不虚,慈悲为怀。
末法时代,世人诸多欲念,“觉”被蒙蔽而无法得以重现本来面目,修行者们已见这樊笼世间,一心不懈以求出期,眼看周遭众生还深陷无常之中迷不自知,可惜可怜至极,唯有送上一句:珍重,珍重。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