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相信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来”。
可是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难,而且薪酬与读书所投入的成本相比后,很多家长开始觉得读书并不会带来想要的“改变命运”的结果,于是“新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流传开来。
尤其是农村学子,读大学的成本与大学毕业后的薪酬、未来发展相比,更容易让他们得出“读书致贫”的结论,从而做出放弃高考的决定。
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例子,比如北大毕业卖猪肉的,比如比尔·盖茨退学创业成为首富的。
甚至还有极端的段子:学渣A和学霸B毕业于同一中学,学渣A没考上大学创业,学霸B学海一路畅通直到找工作时偏巧找到学渣A创业的公司。学渣A考虑是否录用学霸B。
这似乎也论证了,读书未必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确实,不读书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成功。
身边很多例子可以证明,不读书一样可以挣大钱,过上幸福的一生。
况且,不读书,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其实比读书时更努力、更拼搏。
那么,这句话到今天是否还能够相信?
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应该相信的。
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社会分工已经越来越细化,知识的积累促使整个社会已经慢慢由劳动密集型社会慢慢转换为知识密集型。
读书,只是让我们迅速掌握技能的一种捷径。
不读书,确实并不一定不成功,因为成功有很多种方式。
但是,想要在相同条件下,取得人生成功,读了书的确实会轻松很多。
这轻松,并不是说不用努力、不用拼搏。
而是,很多时候有技术傍身,可以少低头。
有两种人确实可以不用读书。
一种是已经站在了金字塔顶尖的人,凭着他们手上的资源,完全可以给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该产业完全可以根据他的兴趣爱好量身打造,而且还可以名利双收。
这种人,读书只是想去体验一下读书的感觉。
可是这种人往往都能在不错的学校学一个普通人认为毫无用处的专业,比如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知道如何就业的专业。
另一种可以不用读书的人,是完全放弃未来或者是看不到未来的人。
曾经有朋友到山区支教,特意去了非常贫困的地区。其实对于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国家的政策是非常好的。城市里还会有购买优质教育资源的说法,在农村完全就是同样的免费教育资源。
可是就是这样完全免费的,中餐都是国家补贴的基础教育,依然有家长会让孩子随时走出教室去打工。
据支教的朋友说,有老师去做家长工作,不要让孩子辍学打工。
家长回答,读书花钱。孩子已经大了,不读书的话都已经可以打工挣钱了。
老师觉得家长误会了,极力证明学校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还提供免费午餐。
家长的理由是,孩子读书还要坐车去,要花钱的。
而且并没有什么好的例子可以证明给他们看,读书确实可以活得更好,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打工挣钱,攒下彩礼钱娶妻生子。
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是最简便的学会社会生存技能的方式。
虽然有其他的谋生方式,但是对于没有背景的普通人而言,读书可以让自己更轻松。
通过读书想要大富大贵,确实不可能,但是想要活得轻松平淡的普通人,这是最好的方式。
其实,这个时代给了每个人机会,努力还是可以真切改变的机会。
读书可以改变生活状态;不读书的,凭自己的双手劳动,一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更好。
只是,读书后,因为看到了不同的生活,看到了更多的可能,能触摸到的天花板上限会更高。
读书后,对于想要获得的成功、想要争取的生活状态,要求会更高。
单纯地只为一日三餐、结婚生子养活下一代,已经不能满足人生的追求。
读过书后,想要的,不仅仅是自己这一代的发展,更想为下一代创造出更好的起跑线。
所以,读过书的人才会要求更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整个社会都娱乐化,非常浮躁,真正愿意好好读书的人反而不多了。
大学生只想着拿到大学毕业证,找一份工作,最好是公务员、教师等国家单位,安安稳稳过下半辈子。
其实,并不是读书带来的个人发展不好。
而是读过书的人,很难再去过那种没读过书的人必须日晒雨淋、求爷爷告奶奶的苦日子了。
读过书的人,首先已经有了选择权。
他们可以选择做一件并不是那么辛苦的工作。
这无可厚非。
可是,做着不那么辛苦的工作,还要去跟那些风里来雨里去创业成功的人士相比,确实看起来读书的价值就不高了。
其实,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都可以成功,包括读书。
而读书,应该是最不需要看他人脸色的事了。
在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时代,知识又怎会被埋没?
知识,依然能够改变命运。
只是当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已经在提高的时候,很多迷茫中的大学生看不到知识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过去的发展。
当大学的目标只是想拿一个毕业证、学位证时,知识是否能改变命运,也许自己都能够回答。
自己的大学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