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女生都有过蹲得太久站起来头晕的经历,她们平时血压正常,但总有一些情形会使自己血压降低。那么这到底算不算低血压,该如何治疗呢?
还有的人平时血压就只有85/55毫米汞柱,是不是得了低血压,该不该吃药把血压升上来?
上面描述的第一种情况是一些特定场景诱发的低血压,第二种情况则是没有明确原因的慢性低血压,也就是没有明确疾病及药物导致的血压降低,如外伤大出血、严重腹泻脱水、心血管疾病及降压药等。
一般来说,慢性低血压不需要特殊治疗,但特定场景诱发的低血压则需要引起重视。
低血压通常指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男性收缩压(血压中的高压)低于110毫米汞柱,女性低于10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
血压多低才算低血压,目前国际上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研究采用的低血压界限各不相同,而且以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为标准、不同年龄性别者是否有不同标准,目前也都没有统一的意见。
虽然定义不明确,但出现血压低的人数并不少。有研究曾调查了我国28个省88万成年人的血压值,并根据人群血压10%百分位数(所有血压数值中最低的10%)将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98毫米汞柱,且舒张压≤60毫米汞柱。统计显示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70%,女性为7.36%;并且年龄越大,低血压患病率越低;在地区分布上,南方低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北方。
国外曾有研究提示老年人血压越低,死亡率越高。但之后的研究将不同人群分开计算,发现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血压越低,死亡率越低,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血压过低则死亡率升高。这可能是因为,严重心血管疾病可以同时导致血压降低及死亡率升高,低血压是结果,而不是死亡率升高的根本原因。
上述提到的我国成年人血压值调查研究中,低血压者脑卒中及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及高血压者。近期另外两项研究发现,低血压者呼吸、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风险均与血压正常者无明显差异。
在精神健康方面,低血压与抑郁及焦虑、认知障碍、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症相关。近期一项研究甚至发现血压越低,有自杀想法的可能性越大。但多数研究不能证实低血压是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很多合并疾病难以排除的情况下,低血压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对比一下,高血压定义及分级明确,治疗方案及目标值也细化至不同特征的人群,为什么低血压不行呢?因为慢性低血压的原因及其与身心疾病的关系都不是很明确,也就难以确定血压值的低限。这个时候,与其将低血压视作是一种特殊疾病,不如说是一种现象。既然连低血压对整体健康是损害还是保护作用都不清楚,也就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不过,除了上述持续性的低血压,还有一些特定情况诱发的低血压,如直立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这两种情况属于疾病,通常自己在家测量血压就可以发现异常,也是需要进行治疗的。避免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改变姿势时出现明显的血压降低,常见情况是早晨由平躺到起床站立、蹲下系鞋带或久坐后站起。标准诊断方式是测量平躺改为站立姿势后3分钟内血压变化,只要有一次发现血压明显降低,就可以诊断直立性低血压了。
典型的症状包括头晕、视物模糊、颈肩部疼痛及晕厥等,也可以不伴随任何不适。症状在站立后数秒钟出现,坐或躺下可以缓解。并且年龄越大,患病可能性越大,至少六分之一的老年人有直立性低血压。
如果怀疑自己有直立性低血压,需要去医院就诊。诊断后,首先应排查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如降压、利尿等药物;其次是可能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的一些情况,如严重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等。如果因为别的原因看病时发现了直立性低血压,但并无症状,仅需进行以上排查并继续观察。
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治疗,目的不是将血压升高至正常,而是缓解症状、降低摔倒及晕厥风险。最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例如夜间将床头抬高、起床时要缓慢;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但要尽量避免身体处于直立姿态的运动,并且避免体温过度升高等。已出现站立位低血压时,可快速饮纯水以快速升高血压。
调节生活方式仍不能缓解症状时,可能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升高血压的药物或者调整现有的降压药物等。
餐后低血压是指进餐后出现血压下降。
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者。三餐后均可出现,早餐后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多发生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持续半小时至2小时。发生的原因是血液大量转移,餐后进入内脏的血液增加,血压调节机制功能不足,未能维持适当的血压。
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嗜睡、晕厥及跌倒等。如果有类似症状,需要去医院检查。
有餐后低血压症状的人首先应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例如少食多餐、餐前饮水、避免过饱,并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比例等。
总之,目前慢性低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均不明确,如果排除了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的疾病及情况,不用纠结于血压值始终比别人低一些,更不用想尽办法升高血压。但直立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需要处理,主要是要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