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安。我家两姐妹,我跟大我两岁的姐姐。家庭算小康,从小到大,基本生活算是没被钱 担忧过。当然假期出门旅游、参加多彩的特长班也是没有的事情,印象中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旅 游,是在我考上初中的时候,一家人去了一趟张家界(我是湖南本地人),第一次出省是在大 二的时候偷偷去了周边的江西。生日在外请同学吃饭也不会,这是奢侈的。
我家属于“反面樊胜美式家庭”,一直想聊聊我们这种类型的,父母育儿观。
一、我跟父母总是会有争执,关于朋友这件事情。
父母对我跟姐姐很好,我们是他们的一切。关心、时间、钱,都花在了我俩身上。他们也基本 没有自己的朋友,我爸偶尔会跟邻居打打小牌,脱离亲情的社会社交也就止乎于此;而我母亲 日常几乎是没有朋友的。
在他们那个年代、他们的家庭,小时候家境都不好,少衣缺食,所以生存下来很重要、钱很重 要,也求个安稳,攥紧能握住的东西,不容许有半点意外。所以兄弟姐妹之前多少有点算计、 有点眼红、有点都没什么的攀比,这样的生活形式和心态,多数人(至少我父母双方的兄弟姐 妹)到现在 50+几乎也都是混个小康及略高一点,也就这样了。
兄弟姐妹间尚且如此,朋友更加了。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个奢侈的美好。我父 母亲年轻时,在这样的生活中,可能是对自己进行了过度防护,认为其他人都在算计自己,因 为在我妈生气的时候,也会跟我们讲,她说我爸年轻时总是想很多,隔壁一个叔叔跟我父母的 工作是同行,有时候会笑呵呵来我家,我爸总偷偷跟我妈说他们夫妻俩别有所图。
我始终相信,耳濡目染比遗传更可怕,就像慢性毒药一样,一点点渗透,日益浸入五脏六腑, 病入膏肓无法补救。他们的工作性质,每天会接触大量的人,从家乡出门打拼的,或是从外回 乡的。听了不少,见了不少,肯定有好的,所谓打破信息差;也有坏的,听了更远的、更多的 恶的东西。幸存者偏差来说,我总是觉得他们记住的都是恶的。
我每每跟我父母谈起朋友,我的交友,他们也传达一种观念就是,交友有何用,朋友只会算计 你。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经历过朋友的严重背叛,但是这种观念在脑子里根深蒂固,我也时常思 考这是为什么。后来想来,大抵是基于前面两种原因,加上手上的经济筹码有限,所以远离一
切可能有风险的事情,可能是他们迫不得已的良策。
基于此,我父母是没有朋友的。也不赞成我们交朋友,进行社交。
二、我的父母把我跟我姐姐,作为他们生命的全部,重度参与
我父母双方,分别都有 4 5 个兄弟姐妹。再次引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个词汇,我会发现这 样一个现象,就是同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对待家庭的方式往往相似。比如我父母的兄弟姐妹 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任何事情,父母先到;需要用钱,父母来给、父母去借。一切子女的 事情,父母都会看作是自己的事情,不区分婚前婚后。你说这是子女妈宝,还是父母操心太 多?是好,还是不好?
我也是幸存者偏差,脑海中记得的都是些我不喜的。因为父母操心重,所以求得子女安稳、要 求子女安稳,他们总说一句话“我不求你升官发财,只求你一生安稳”。细想有两层考虑,第 一层是他们确实年轻时缺衣少食,所以能够一生衣食无忧解决基本生存需求已经足够;第二层 考虑,一旦事业有动荡,作为父母跟着操心,跟着着急,跟着想办法,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自己 作为父母的分内之事。保全子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就像一个信仰一样在他们脑海中烙下。
之前认识一个男生,他的经历让我强烈感受到了这种父母亲情裹挟下的后果。他是 88 年的, 06 上大学,考上了北航的计算机学院。在那个时候,中国互联网正式欣欣向荣的时代。他 10 年大学毕业,11 年微信面世,12 年今日头条横空出世,16 年抖音引领短视频时代。他这个学 校和专业背景,正常来说都是互联网红利的既得者,时至今日,只要是毕业后勤恳的在这个行 业做着,现在财富自由,获得初始期权;或是年薪百万,真的不是痴人说梦,或者说极其幸运 之人才能获得的。再次,碌碌无为,也在那几年的互联网浪潮之中,赚满银两。
而他呢,毕业后选择了去了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后来考虑到离家远(自己是湖南人),听 从父母劝说,于是去了深圳,家乡朋友开的一个小型电商工作室,工作也就这样不温不火。父 母那辈的想法,总是对稳定工作有着独特情节,当然基于前面对他们经历过的时代的分析,并 不难理解。于是他父母希望他还是回湖南,找个稳定工作,计算机、私企,大抵在父母眼中都 是朝不保夕的动荡。
于是他就回长沙了,进了一家事业单位。不指向任何一家单位(事业单位、国企、其他),职 位的上升靠实力、机遇、软能力,比如职场性交际。在父母这他是顺从的,在职场上,他依然 保留着傲气,不低头不买乖。我当时认识他的时候,他 33 岁,按他自己的话说,慢慢的他就 成为了单位里最边缘部门的成员。我问他平时主要工作是什么,说不清,七七八八说了一些, 听起来是个文员。
我讲述他的经历并不是想指责他的父母,既不是说他父母导致他这样,也不是说现在不是个好 选择。因为谁知道呢?毕竟互联网圈猝死上新闻也不是一两次。选择,父母或是别人,都只是 建议,做决定的还是自己。只是,值得思考。
三、父子之间金钱关系,也决定家庭地位
我遇到两种很典型的父母,都会让我们有所不适。一类是樊胜美式家庭中的吸血鬼父母,还有 一类鲜有人提及的就是付出型父母,子女有很重的心理负担。这个估计很多人不能理解,会被 骂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写这个也是想看,是不是也会存在同类型的父母。
如前面所说,他们没有朋友、生活的重心都是孩子。他们也不要求我们的金钱回报。他们需要 什么呢?需要你关心他们,听从他们。多少次因为我姐在跟父母视频,我姐夫在旁边没入镜打 招呼,说姐夫不尊重他们。跟我妈犟嘴了,发生了争吵,她会觉得其他人的子女怎么那么听 话,说话轻言轻语,而她不图吃我们的不图花我们的,只图我们对她好一点,我们都做不到。 我跟我姐也是基本不带朋友回家的,因为我妈不喜欢。有人来家里,要做饭、会把家弄乱回头 要打扫,不让。
我姐跟姐夫那边的姊妹玩得也不错,而且他们住得近也会经常一起玩,我妈也经常跟我说,感 觉我姐对那边的感情更好,经常一起玩、也偶尔在面前说那边的妈妈给小女儿买了什么。而我 妈会觉得,我对你那么好,给你花了这么多钱,而那边的妈妈都没给你花钱,你怎么能对她比 对我好。
逢年过节给他们红包是坚决不要的,甚至给我们红包,当然我们也确实乐呵呵的接了。因为哪 怕不是乐呵呵也不行。就像我们一起出去逛街买东西,我们去买单她是真的会很生气的去抢 单,不管是 2 块一根的烤肠还是几百块钱的超市消费。她的心也是好的,希望我们自己把钱留 着用。只不过与此同时,也会以为我们付出的名义,道德绑架我们。“我什么都不图,只图你 们让我们舒心”。
后来我们意识到了之后,也会想通过一些物质上的赠予,削弱一点这种压在身上的重石。但是 不行的。比如我的房贷,他们一定要给我一些钱,让我提前还,把我的月供降下去。而实际上 完全没必要,我自己可以承担得起,私心也确实想少一点心理负担。但是他们担心,所以一定 要,态度非常坚决。这个时候,我不答应,他们会很失望的叹气,认为无法理解我们,我们也 体会不到他们的良苦用心;我答应,那就是恶循环,自作自受。类似的事情很多。
我们因此也不敢跟我父母借钱,因为借就等于要,他们不会让你还得。因为是要,所以他们要 对你准备花钱的地方指手画脚。罢了,那就不借了,连找别人借钱都要瞒着。
面对我们自己的事情,比如买房买车选对象找工作。他们总是说“我就要怎样怎样就行了”, 是的,他们是主角。
可能有人觉得我凡尔赛了,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更倾向于用,“难有完美的关系”这样来解 读。面对樊胜美的家庭,我常会跟朋友们说我们是幸运的。但是这份幸运....人要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