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几天无论是看过《中餐厅》的还是没看过《中餐厅》的人都知道了黄晓明在最新一季《中餐厅》中说的这句话,并戏称其为"明言明语"。这个夏天,黄晓明的首部15亿票房的一番主演电影《烈火英雄》为他带来的流量,都没有他在《中餐厅》第三季这档综艺节目中的一句话来得多。
不过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中餐厅》第三季开播第一期的讨论点并没集中在黄晓明身上,而是出现在秦海璐身上,"秦海璐情商"这一话题还曾在节目首播当日飙升到热搜第一的位置上。不过这一话题的声量与后来有关黄晓明话题的声量相比,属实不值一提。
《中餐厅》第三季的剧情设计和剪辑方式堪称话题综艺的"典范",很会"搞事情",套路满满。注意,这里说的剧情设计不同于影视作品的写剧本,这毕竟还是个真人秀,不可能嘉宾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提前写好剧本。但环节的设置是可控的,如何从大量素材中剪辑出一期完整的有一定剧情导向的节目也是可以把控的。
前四期剧情中的核心矛盾基本上可概括为:
第1期,突出秦海璐和林大厨的矛盾,引导全网黑秦海璐
第2期,秦海璐与林大厨和解,秦海璐被"洗白"
第3期,突出店长黄晓明的缺点,引导全网黑黄晓明
第4期,化解有关黄晓明的矛盾,突出其暖心一面,"洗白"黄晓明
前三期节目播出后,观众的舆论基本与节目组的意图吻合。不过节目组或许没有预料到的是,基于大众对黄晓明一贯的一些印象以及黄晓明本人在节目里过于有"杀伤力"的表现,第4期"洗白"黄晓明的任务失败了。
同样是先突出矛盾后"洗白"的套路,用在秦海璐身上和用在黄晓明身上为何效果会差别这么大呢?固然有大众对二人一贯的认知不同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他们本身在综艺中实际表现的巨大差别。
节目第一期秦海璐与林大厨的矛盾主要在于林大厨想买许多食材,而秦海璐作为财务不愿意掏钱。林大厨是做过国宴的高级厨师,对菜品的基础要求本身就高,他不愿意牺牲菜品的水准。而秦海璐作为财务,在节目组并未提供餐厅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她手里只有以物换物换来的少量资金,她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可以降低以下标准,先保证经营顺利进行。其实从二人各自的职位和立场上,他们都没有错。即便有些时候她的表现显得有些过于急躁,语气不够友善,也算是人之常情。而且是两天的素材统共剪出了几次稍显过分的场景,每次也只是短短几十秒。虽然也有不少只看了片段的观众跟风骂秦海璐情商低,但稍有经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这中间存在着一定的剪辑引导。
而节目第三期黄晓明一连串的表现都非常夸张,由于他不考虑备菜数量和店铺承载能力盲目拉客而导致了上菜慢、菜不够等情况,他在后厨的一些急躁发飙我大体上还可以理解他只是一时太慌乱了而显得过于心浮气躁。然而之后他在事后总结时先让大家提建议,却又无视所有人的建议因自己的错误而向大厨发飙时,当他提出不合理的备菜计划被王俊凯提出器皿不够空间不够而气急败坏的几乎无理取闹地说要买冰箱时,很难认为他只是一时的情绪把控不当。这段长达十分钟几乎是连续的片段也基本排除了后期剪辑故意错位拼凑制造矛盾的嫌疑。后期剪辑虽然也有突出矛盾的行为,比如在下期预告里做了一下恶意引导(那句"那你别干了"的脱离了语境会引起误导),但本质上还是黄晓明确实做了可被拿来突出的事情。
至于二人在"洗白"阶段效果为何会有巨大差别,也逃不过一个行为逻辑的问题。秦海璐所做的事本身就不算是错事,只是态度不够好。她在第1期不愿意放钱买东西是因为没钱;她在第2期大家有钱之后也确实放手给大厨买食材,并没有继续抠门故意刁难。而且她主动和大厨交流安抚了对方情绪,并在晚上休息大厨提出支工资买啤酒喝时身体力行的亲自去买酒。她的行为逻辑是清晰顺畅的,没有出现前后不一致。也可以说秦海璐本就不"黑",根本不需要"洗白"。
而黄晓明在第4期的"洗白"时的说辞却出现了逻辑混乱。他和秦海璐说冲大厨发火是因为心疼大厨太辛苦,不希望他什么都扛。然而大厨之前明确表示了黄做套餐的决定只会让自己工作量更大更忙不过来的意思。况且他第3期中的行为基本上无可辩驳,就是错的。那么第4期的一系列暖心行为无论是否处于真心,都有亡羊补牢的意味,观众当然可以选择不原谅。
当然,综艺就只是综艺,看客大可不必太认真太纠结。无论黄晓明在当初说这些"明言明语"时是有心无心,不可否认它们现在红了。评论可以随意,反正"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