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就的“表里如一”和“知行合一”这两个词语我特别喜欢,它们表述了一个真诚的人应当如何做人的准则。
现代社会的人时常觉得生活很累,一方面确是生存压力大、社会竞争大;另一方面却是个人面对问题、困境时不愿直面,常常违心而为,因此导致身心俱疲。身体的疲劳我们可以通过休息调养来补充能量和恢复而精神、内心的疲倦却不容易得到释放和解脱。古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要使生活中的自己不至于太过于疲倦和被动就必须养成自己直面问题的意识、决心和能力。当然世事是复杂的,许多问题是人在事中未必能直抒胸臆,所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兼顾内外、合理解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们为人一直维持初心并保持表里如一的真诚,那么我想即便在某些具体的事上我们会被人一时的误解但终将最后会被人理解。可若我们表现的立场如那“墙头上的草风吹两边倒”或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则必然易被人防范和攻击,自然活着也累。
做人为什么难以维持“初心”或者“表里如一”呢?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的“初心”和“一”是我们在某一阶段或者心境下的人生领悟,在当时我们认为是值得珍视的内容。但当时过境迁,周边的人、事变化尤其是个人的地位、财富、权势发生变化后,我们看待外界人、事的标准也随之变化,有了更加广泛或者是更高(低)的判断标准了。这时候我们就面临着再次选择的问题,之前我们因为见识少所以将某人某事视为生命中的“珍品”,但标准变化后若还保持原先的选择也许我们需要放弃较初始多太多的利益和好处。此时我们保持“初心”和“一”的成本将变得特别高,于是我们就不断衡量、犹豫最终否定、放弃,当然也可能坚定。
以上是从经济学“成本”的概念角度解释人为何难以从一而终的道理。其实当一个人自身在事物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表现时我们也易丧失ta人对我们的判断标准。一旦我们在别人内心失去相对固定或者说稳定的形象标准,ta人就会以防范或者高于过往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这时候我们生存的代价就会更高,特别是要回复到过往的关系更难。
因此说我们坚持一贯的为人行事标准和真诚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这是降低我们与人社会协作、交易成本的最佳方式。
我们小时候都学习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有一次他出于好奇对着山下劳作的人们大喊“狼来了”,于是大家赶忙来救护他。结果大家赶到时却发现小孩是在欺骗大家,小孩却觉得这样很好玩,因此他后来又如此胡闹了几次,每次大人们都赶来救他却每次发现被骗。小孩就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胡闹使大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终于有那么一次狼真的来了,这时小孩再求救众人却不再回应只是以为小孩又在胡闹,结果小孩因为自己的任性丧失了性命。
这样的故事还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由此可见一旦一个人不能维持ta的为人行事标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定位就跟难确定。而人们对于不确定的事物往往采取是保守、谨慎的态度,因此一旦发生事故时个人很难取得ta人的信任和理解。如此这样的人行事于社会将变得举步维艰,其一切相应的行为都将被附加更大的成本,否则ta寸步难行。
佛家说“相由心生”,可见与人相处还应真诚相待,莫要耍心机生城府以为可以欺天欺地欺人欺事,否则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