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看自己去年的一篇复盘日志时,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发现自己已习惯了捕捉那些飞扬的思绪灵感,却较少系统回顾省察自己过往记录下来的想法,更没花太多时间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
可能是个性使然,或是【关联】和【思维】组合的副作用,或者说才干过度使用的结果。
看当下事,不只是当下,想得太多太远太复杂,有很多美好的愿景,但更多有心无力应对或者对超出自己责任范围的事瞎操心的时候。而现实世界的多变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常常会让人产生无力感!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继续思考,行动力和意义感、希望感、可能性……就会荡然无存。
也会演变成另一种自我批判,瞬间觉得自己很渺小,无法改变什么,可能在这个领域上就进入了躺平状态。
有一次线上课,舒祺老师回应了这个问题:关键是角色定位的问题。如果切换成另一种角色,那么做事的视角和动力可能会完全不同。
而且这种角色感的转换,其实和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里提到的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是一个道理。
影响圈: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关注圈:感兴趣的事情,但不一定都是自己能控制的,会受外在因素影响!
李开复老师还提到,要勇气做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纳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是啊,如果我们的关注焦点转向那些我们无法控制或者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就会产生消极被动的情绪能量,也就难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行动了。
而积极主动的人会更加聚焦和专注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上,这样的能量是积极的,影响圈会慢慢扩大,进而会产生更多能够改变和行动的正向能量了!
下面的复盘文字就体现了这一点。
当想到组织绩效和激励等庞大的重力问题时,常常觉得无解,一旦将焦点转向了自己现阶段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时,就一下子轻松容易很多,有力量开启一小步的行动了!
这个方法希望也对你有启发!
#复盘 20221031
今天的团队复盘会效果一般,很匆忙,和发起人预期的目标有偏差,看来准备和对齐工作是要持续做的。
下一步业务方向推进计划和人员分工问题的探讨,微妙而复杂,动态跟进吧!
感受到了目前团队协作的核心问题与卡点,一定程度上,关系平衡问题可能优先于目标和结果。
角色定位与职责分工问题,引发的利益分配和职业发展、晋升机会等问题。
主要矛盾是高变革企业快速发展需求与低匹配的人力资本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关键恰恰是人才能力潜力的激发和能量释放。
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难以立竿见影解决的根本问题。个体和组织层面的激活,引发经营活力和经济效益甚至市场层面的增长空间,也是可以尝试的。
具体到如果作为一名独立顾问这个阶段,我可以做些什么,哪些和我有关,哪些事情我可以参与改变一小部分。
1. 【行动表达】推动小范围的团队复盘影响力。支持小X,认同他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尽可能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做到极致。
2. 【输出作品】之前反复设想但一直没有落地实现的,比如有价值的论文或者文章。把当下当作案例素材,去做实战研究的精神去做事。
3. 【持续记录】想到这种把人生当作体验去设计,不设限自己的感觉,有机会尝试其他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的平台团队,真的是件幸运的事儿,顿时心态积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