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共和国迎来了第一个十岁生日,不同于以往国庆节挑选一些优秀影片集中展映宣传的方式,这是一次目的明确、组织严谨、计划周详的国家工程,电影作为展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成果。原本计划的7部献礼片,最后放映的献礼片
仅故事片片就18部之多。其代表作品有《林家铺子》《青春之歌》,这次献礼片在“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却没有被“大跃进”的狂热冲昏头脑,在吸收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和躁动的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巧妙地将国家业意识形态宣传和民众文化消费结合,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进行献礼片生产和放映的一年,影片的思想和艺术质量都极为成功。
到二十年国庆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三年未拍过一部故事片,中影公司拿出刚刚获准复映的《南征北战》、《地道战》和《平原游击队》三部老片放映。到三十年周年时,中国人民正处在最欢欣鼓舞的状态,当年的国庆和次年的元旦春节期期间分别上映了近30部故事片,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小花》《啊!摇篮》《归心似箭》等影片表现人民间的爱情亲情,更有《泪痕》、《生活的颤音》和《苦恼人的笑》等直接表现文革苦难的影片。
在建国四十周年时展映的20部献礼片主要是表现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的主流电影。有《百色起义》《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史诗巨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其后沿着这一创作思路、出现《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系列影片,成为上世纪90年代的主旋律主流,
1999年五十周年大庆献礼时、《横空出世》、《冲天飞貌》、《国歌》、《我的1919》等影片都在营造着百年大国,强国之梦从幻想变为现实的道路。到21世纪的六十周年献礼片出现《建国大业》这样的宏观视野的历史呈现,《铁人》、《邓嫁先》、《潘作良》等英模电影的出现。
七十周年展映出现了诸如《古田军号》、《我和网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
《攀登者》等优秀影片,实现了“献礼片和主旋律”的一次质的飞跃,有将真实事件的影像表达,将“主旋律”与“英难”“冒险”“奇观”等电影商业类型元素和谐融和的《中国机长》、《攀登者》,也有将七个不同段落故事回顾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瞬间、集结中国知名导演、五十余位优秀演员所集和而成的拼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并衍生出了今年的同系列电影《我和用我的家乡》,成功探索与新的类型,将“主旋律”的“核心价值观”同当下的审美文化趣味、商业类型元素及娱乐消费诉求紧密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