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就是讲行为经济学,是我们生活中可预期的非理性行为,也是形成决策的背后力量。本书运营社会学、生物学的一些试验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有的比较有趣,有的由于有专业限制在我看来实在乏味。书中的每一章都描述了影响我们行为的一种力量,前半部分的一些社会规范、相对论等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分讲到情绪、心理之类的就比较虚了,即使有实验证明的“加持”,但也较牵强。书中的疑问比较多,如为什么我们想做的事情却老是做不到?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一切······但很多只是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并没有提供解决方法,可见这些疑问真的需要自己亲身去做,本书只是帮你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行为。
【书摘及思考】
1、讲自由购买,就会觉得供给多,不购买,讲凭本购买就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何况可以凭本买是一种权利,放弃这种权利是一种损失。把滞销的东西作为限量购买的东西,人民就会有这种非理性的购买行为。
2、多数人只有到了具体情境里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一切都是相对的。
4、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失误以确定彼此的关系。
5、诱饵效应甚至能帮助我们决定和谁约会,并且最终和谁结婚。
6、A、B两个是完全相同的,无法做出选择,但是这时如果有-A的出现,就会更倾向于选择A。因为有-A在做出了比较,更凸显了A的优势。
7、我们有生以来就被比较所束缚。。。。。就像我之前找工作时,觉得这个工作赚的已经够我花了,但是毕业之后,和诸位同学交流之后才发现差距,才会慢慢对目前的工作产生不满和厌恶。
8、我们一旦以某一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
9、我们似乎习惯于某一特定的房价水平而不愿改变。
10、锚具有持续效应,对当前的价格是这样,对将来的价格也是如此。
11、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这就是羊群效应。
12、一旦做出首次的决定,以后的决定就会以一种似乎合乎逻辑,前后一致的方式紧随而来。
13、我们有能力积极改造自己的非理性行为。
14、我们自己仔细雕琢出的生活难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任意性一致的产物吗?我们在过去的某一时间做出了任意的决定,并且以后把我们的生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最初的决定是明智的,有这种可能吗?我们难道就是这样选择职业、配偶,决定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发型吗?归根结底,这些决定都是明智的吗?或许它们中有一部分只是我们追随最初印记的一时冲动?
我们是不是自己最初无知的任意行为的集合物?
15、我们可以从认识自己的脆弱开始,做一切事情都应该进行自我训练,质疑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首次决定至关重要。
16、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或许现在到了清点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印记和锚的时候了。即使他们在某一时间是完全合理的,现在仍然合理吗?一旦对老的选择做了重新考虑,我们就向新的决定、新的一天、新的机会敞开大门。
17、免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引诱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间挣扎。
18、为什么我们疯抢不需要的东西?人类本能的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
19、我们花在一件事上的时间,说到底,是从另一件事上转移过来的。
20、市场规范一来,社会规范就被挤跑了,而且也很难重建。 。。。在举办集市活动的时候需要志愿者,这个时候给比较少的钱还不如不给钱,只是用社会规范来办事,请求其帮忙,可能尽心尽力的程度远比少付钱的前提。赠送礼品能把我们保持在社会交换环境中,脱离市场规范,但不能说这个礼品值多少钱。
21、只要想到钱,我们的行为就更像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而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的社会动物的特征。。。。。如果和约会对象在餐馆吃饭,千万不要提及所点菜品的价格。
22、员工福利作为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好办法。当然市场规则下工资给的足够高的前提下。
23、在一种情绪状态中观察另一种状态是困难的。。。。。榆林孕妇跳楼的事件中,孕妇可能在清醒的时候将自己的监护权交与家人,在清醒的状态中想象不到痛苦状态中的折磨程度。外国的疼痛测试比较好的借鉴。
24、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远的目标,这就是拖沓。
25、冰杯法减少信用卡消费:把信用卡放在一杯水里,把杯子放在冰箱里冰冻起来,然后如果一时冲动又决定要买什么东西,必须等杯子里的冰化了才能取出信用卡。。。。。。。太落后了,中国人都用手机支付宝和花呗了好吗。。
26、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不能自拔。我们总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也和我们一样。
27、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我们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
28、一般来说,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我们都会努力追求最大程度的满足。手忙脚乱地去保持所有选择是愚人的游戏。
29、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
【延伸】《华尔街之狼》《汤姆·索亚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