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王朔发表于《小说界》上的中篇《过把瘾就死》,描绘出一个当时并不多见的年轻女性形象——像“关老爷手中那把大刀”的杜梅。那年头“安全感”一词还未曾大行其道挂在适龄女孩的嘴上,可杜梅的行为以及她背后凡尘往事,精准地勾勒出了这种心理状态。她对爱情偏执到血迹斑斑的根源来自其父当年的恶行,而这种极度缺乏而用力索取的习惯,最终也完美摧毁她本来唾手可得的安宁。
说起杜梅,是因为那种不安的状况,像碎片般附着在《有一个地方》女主角的身上(正巧徐静蕾扮演过电影版的杜梅)。这好像是挂名编剧的王朔,跟这个故事唯一看得出来的一点联系。倘若不算其后那个貌似《永失我爱》、但事实上已经被各类日韩剧透支殆尽的“虐心分手”桥段。本片故事无论是现代部分还是回忆部分,都乏善可陈,不起波澜。最要命的是,看不出任何一点来自作者自己的意识倾向。
徐静蕾和文艺片,这两个词连在一起说来也是暌违近十年了。《杜拉拉升职记》之前,她面对市场的表情多少仍有点少女式的傲娇,毕竟老徐任女文青教主时间实在够久,深谙一套流程,心水的东西只要做成一定样拿出来,就能有效维持声望。不然也不会有那部实验性强得一塌糊涂的《梦想照进现实》。不过“过亿女导演”头衔的诱惑力也真不一般,进入另一种工作方式后,所有元素的计算标准,立刻不一样了。所以恐怕最初聊起来的一点点创作冲动,也像是撒进游泳池里的一勺盐,尝不出太多滋味。
《有一个地方》初级结构非常标准。两代人的感情故事交织,在追寻中慢慢解开所谓谜团。上一代的未了情缘对下一代的刺激和激励逐层加深,最终达成某种和谐,阐释出创作者的某种人生态度。说起来,最能吸引人的追索,还在乎于提出的那个问题是什么。
实际操作中,能看到全片徐静蕾放入了太多道理,以至于令人怀疑没一句话是她真正想讲的。女主角的名字“金天”貌似谐音“今天”,从而带着某种消费主义的倾向,丛珊饰演的未来婆婆正基于这点提出了一句致命的反诘。可如果真打算颂扬爱情,自然要隔绝对柴米油盐的认真筹谋,不然一切表达都是伪表达。导演这种没选好如何站队的尴尬贯穿在全片每个不经意的角落,我们能看见40岁过来人云淡风轻的思考,也能发现为了让20岁观众惬意而塞入的傻气暧昧段落,照例也有世俗剧中不得不扯进去的两难境地。
金天携带情伤出场,花去20分钟同男主角泽阳相识相交,迅速走出第一重阴霾。那个写在“清单”最下边的可爱批注好像在对观众传达,自暴自弃是不必要的,只要你是女主角,就一定可以碰到温柔又体贴的男主角。但这个励志逻辑迅速被抛弃,中段他们经历了对彼此过去计较的煎熬期,像所有并不太熟的情人那样发脾气。直至黄立行扮演的前男友上赶着跑来发誓继续供暖,而直到这里大家依然不明白分手原因。或许只能从金天经常忽然地被分手台词以及电话忙音的音效剪辑弄得发疯而猜出一二。
同样,男主角的外形设计跟故事背景赋予他的另外两个属性其实也严重不搭,而导演除了推进时把这些背景当干货抛出,并未对其内在联系做任何处理。说到底,一句话,电影的整个世界都缺乏内在。这里是布拉格还是蓝色港湾似乎没有本质区别。只要他们几个开心地大声说着中文,这里就自然产生结界!
于是当男女主角最终重逢时,解决他们最大问题的关键,似乎更侧重于男主说了几句做饭持家的软话而已。男主忽然产生自卑而决定切割的决定就像是场阅后即焚的噩梦,他们读回半小时前的存档,认定真爱出现。细想,女主角更仿佛是被奶奶异国苦恋打动到不愿更多思考了。爱情是好的,爱一个人就要坚持,所以说什么都OK了。
相比起来,回忆中的这段更有力量一点。明明已打算相守的两个人,最终由于现世责任而必须分开。男女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爱过的态度。时间最终证明一切所欲,也抹平一切伤痕。他们在各自国家划开沧海桑田。如果真的做到,很了不起,但这也一样融入在我们所选择的生活里。它就是爱,不代表现在的平庸,也不预示将来的腐朽。再说明白一点,它无法证明谁比谁的爱情更伟大。而由于电影急功近利的讲述,兰心奶奶居然显出怕人不信的絮叨。
创作者无所谓的态度最终撕裂出三观所向的巨大隔阂。奶奶若有足够决心,为何不能留下,思考出三人共处的方式(春桃的故事更早了15年)。孙女看似圆满擒郎,但之前一本正经困住他们的实际困难一个也没减少,她只是好像没那么缺乏“安全感”。但这确实又是玛丽苏所乐于面对的世界,所有的美好都准备好了,不需要她做什么,她安然接受就好。这种勇气本不必兜这么大圈子。
《刑事侦缉档案4》大结局有个如出一辙的局面,突然重生的前女友,情深意重的现女友,古天乐饰演的男主角也痛苦地做了同样的选择,把爱和责任分开,把问题留给将来。《暗恋桃花源》中江滨柳在临终前见到云之凡,结果只是隔膜地坐着,让迷梦散去。所以现实中的思念初恋几十年的台湾老兵,最终决定不再见面,让最好的印象永远定格。
这些都是爱,都在我们知道的那个地方驻扎,生长,甚至消逝。从来都不是,单独几个人的秘密。
也绝不会是这部电影中自认为多加几句旁白,多配几首老歌,就能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