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褂(衫?)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
以我肤浅的茶知,读到许多古人描写采茶制茶的诗,从来没有如清代.梁同书此首这般“香艳”,没有之一。而这香艳正如姑苏的桃花,艳而不俗,更多清醇和婉约,“此茶”茶汤如碧、乳花芬芳馥郁,说的就是碧螺春的前身——苏州洞庭西山群体种小青茶。
在江南草长莺飞的春日,怎么能错过这人间最美四月天。何况,又是跟随着让大家敬服的、在茶路上“知行合一”一直身体力行的静清和老师去访茶。
“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于是,我们,天南地北二十余人来相约,只为这一天。远方的师友们,为了这一天,赶飞机搭火车的,需提前入住一晚,学习精神着实叫人感动。
2018年4月1日,农历戊戌年二月十六,上午十点,集合令。气温27℃--16℃,多云,比去年的同一天要高出十度。春阳足哈。
静清和老师待人如真茶般本真,从来没有老师架子,也没有故弄玄虚的作派,布席插花泡茶讲茶,事必躬亲,看他每一样做起来都是那么沉浸其中,乐趣天然。
这不,坐了一个多小时车刚到村里栋栋家,老师就亲自泡茶给大家喝了。
我总是纳闷,同样的茶,同样的水与器,看似老师也不讲究什么左旋右转的冲泡技艺,泡出来的茶就是比别人好喝,干净、清幽、醇厚。
老师不用说“你去悟吧”,可我真需要自悟,有幸跟随老师耳染目濡,要品出这茶好喝的门道,非用心不可。
上山啦!大家最期待的时刻来临了。朴实憨厚的东家栋栋,还为大家买了斗笠遮阳。爱美的茶仙女们,你们抢着带斗笠真是去采茶的嚒?
老师指着三类树种教同学们辩不同。同学们很感慨,许多识茶喝茶多年的误区,在老师这里得到了澄清。老师以实证考证和与历史的辩证科研态度,以及深厚的中医保健原理,还原茶的真相,教大家健康喝茶。
快看,这里有株老茶树。
茶山一路行,花果香自来。
认识了茶树主干,再来识别一下明前茶芽的特点吧。
看,紫芽!此紫芽非彼紫芽,陆羽曾说紫者上,今人则被混淆视听。这可不是什么茶中珍品,完全不同于唐代贡品顾渚紫笋的紫芽。
茶知学毕,开始采茶啦。可是这些“仙花儿”女“仙草”男们在干啥?嗯嗯,茶山秀,这是必须滴。采茶嘛,交给栋栋家啦。可怜的栋栋,能指望这一干人采上一两茶嚒……嘿嘿嘿。
玩儿够了,嫌太阳晒啦,肚子饿啦,终于想到下山了。
我们忙着在嗨喝的时候,老师默默地在用捡来的枯枝山花布席插花。有人在偷学艺吗?
此处省略一千字……丰盛道地的太湖湖鲜午餐,还有大仙女亲自按东坡居士古法酿制的“洞庭春色”,乌枣黄酒和栋栋家的青梅酒。学友们一路“鲜得眉毛都掉下来嘞”(此句宜用吴侬软语说出来)。
酒轻酣茶未足,继续喝茶去。
此处继续省略千字……据说很多传奇在茶歇间发生,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付予了那断瓦残垣……呵呵。
幸好没忘初心。水月禅寺,小青茶诞生地,听老师讲那过去的真事。
人多趣味点多,时间会拖延很正常,可是大家都那么配合,基本步调一致哈,自觉回返栋栋家,再不炒茶要变做红茶啦。
要开炒啦,某些人围着老师在开小灶嘛。
凡上过老师课的同学们,当然明白这杀青的重要先机是什么哈。
同学们看得手痒,一个个上阵试身手。
一天从早到晚能采几斤鲜叶?多少芽头才能做一斤茶?从采茶到做茶,多少人才能做出我们喝的这一瓯?同学们有数了吧。
学茶人大都知道卢仝的《七碗茶歌》,最后喝得两腋习习清风生,就差羽化成仙啦,可是又有几人注意到他诗末尾表达的为民请命的真意: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等这一阵子热热闹闹的明前碧螺春茶落幕后,娇甜秀雅的碧螺红该粉墨登场了。
月儿初上柳梢头,同学们还是不愿离去。在夜凉风清的农家小院里,继续听静清和老师讲那些茶的前世今生。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在同学们忙活着各种乐时,太湖——养育姑苏的母亲湖,正悄无声息地随朝阳暮云变幻着她的美。她是那么干净,这么安静。
林花谢了春红,时光太匆匆。节选一首张九龄的《感遇》诗片段,籍此以谢静清和老师连日来的辛勤传授,以祝师友们永葆茶之本心。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茶路无尽,告别是为了下一程更好的遇见。
感谢师友们提供的各种美照。
慧盈写于2018.4.8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