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读书: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完
十天十本书,每本书十个清单,乍一看这个任务很难,做起来其实并不难。至少单纯完成任务不难。
一天一本书,十个清单,只要看目录就能完成。
扫一眼目录,找到感兴趣的章节,再找到感兴趣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观点陈述一遍,或者举个例子、加个金句,书上的也好,自己想的也罢,无论如何,总能写出十个清单。
只是我总觉得这样的操作不够走心,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我是拒绝的。所以每天仍然坚持把每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哪怕额外多花了很多时间,哪怕某些时候某本书才看了一小部分就发现不值得再继续下去,但我还是强迫自己把每一本书“看完”,只有“看完了”,我的意识里这本书才算是读过了。
后来看到成甲《好好学习》里的一个观点,我才豁然开朗。“看书的意义不在于“看完”,而在于看的内容能够为我所用”(这句话是我自己总结的)。对呀!看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学到东西、不就是为了能“用”吗?既然这样,我为什么非要“看完”,有时候还是“极其痛苦的看完”。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他经常买书,却并不追求每一本书都能够看完,也不追求读书的速度。他买回一本书,不着急马上看完,而是先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讲什么,然后先放在书架上。今后如果需要这方面内容,他就能通过看过的目录,清楚了解到应该去翻看哪一本书。对他而言,书架上的一本本书就是他身后的秘密导师。
成甲先看目录的逻辑,是搭建一个知识框架,在这个清晰的框架里,他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可以找得到,而不是先胡乱看一通,不整理、不归纳,到用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读十本书的这十天,我选的大部分书是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类别的工具书。这种书的特点是,书中要表达的方法和观点在目录上都显示的很清楚,而且陈述核心观点的字数其实不多,大多数的文字都是佐证。所以翻目录找核心写清单,并不会遗漏太多重要内容。反倒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的读完,会让人陷入过多的细节当中,看不见整体框架,而忽略了全书的逻辑。
所以,我曾经一度很有偏见的投机取巧式“跳读”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不堪,反倒是很能锻炼一个人快速提炼核心的能力。而我一直以来觉得负责任的“从头到尾读完”的方法也并没有如我想象中那样有效,只不过是一种“我很认真”的心理安慰。
当然,“读完”并不是错的,对于那些经过“跳读”选择之后的书,如果觉得很经典,还是很有必要细细梳理、品味,从头到尾读完的。
2、关于做事: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
记得牛牛姐在评价小哥泽锐的时候有这样四个字:出活稳定。这四个字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是出活可能不难,但出活稳定就很难保证。
同样的,每天一本书十个清单,不算难,难的是每一天心里都要记挂着这件事,并且稳定的保证看书时间,保证输出时间。
“稳定”的意思是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必须按时完成每天的看书、输出的任务。无论你是上班,出差,带孩子……还有处理临时发生的事件,加班,搬家,出差在外没网络……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没有任何理由。
我曾一度想过“日更写作”这种操作,但是我发现我写一篇文章要花至少3个小时,并且写出来的质量不行,还得修改,所以我便没强迫自己“日更”,还安慰自己“花更多时间是为了保证质量”。结果,常常是十天八天写不出一篇文章,因为永远有比写东西更紧急的事情。
读书营有一句话“先完成,后完美”,我是直到清单阅读结束之后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
清单主题营的十天,每一天都会提醒自己去“完成任务”,活动结束之后第一天也看书了,但没有很认真,没有输出,看了什么也不是很清楚。临到晚上复盘的时候,才突然觉得恐慌。
我并不是想一直按照清单主题营这种节奏来安排每天的读书计划,而是我必须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输出倒逼输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我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这个过程当着,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
3、关于做人:心若阳光,看见的便是美好
清单主题营十天,我的清单从来没有上过榜。说不失落那是假的,有一瞬间我甚至有些质疑公平性。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觉得很尴尬。
做一件事,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质疑规则。没得到认可,我应该要做的是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而不是埋头抱怨。每日复盘的时候,我提醒自己不要带着偏见去看事情,带着偏见看到的东西永远都是阴暗的。只有带着平和公正的心态才能看到别人的亮点。
带着这样一颗学习的心,我重新回过头去看其他人的清单。发现,有的清单虽然内容不出彩,但是格式新颖独特;有的人的清单虽然简洁,但句句都是精华;有的人的清单例子举得形象生动;有的人的清单总结内容见解独到……其实每一份清单都有亮点,每一份清单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有时候会问自己来读书营的初衷,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否定那些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事情。求同存异是一个很好的形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统一,但不统一的部分应该要做到相互尊重。
世界是怎样的,取决于看世界的这双眼睛是什么样的。心若阳光,看见的便是美好。我愿意用阳光的眼睛去看接下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