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安石发现,方仲永原来是自己的亲弟弟,心里像是被什么猛的炸了一下。
很快,王就悄悄把自己之前写的一篇叫做《伤仲永》的文章给撤了。
不过,眼睁眼闭,还是满屏都是,自己的胞弟的影子。
怎么都挥之不去。
到处看到的都是,那个已经泯然众人,越混越差,堕落得要死,甚至正在生活的贫困线上受苦受难的亲兄弟的幽灵。
不像自己,已经通过刻苦努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修成正果:
学业有成、功成名就、人生开始走向辉煌腾达。
.
(2)
这种命运间的强烈对比,特别是最后扮演饱受苦难的一方,竟然落在自己的至亲骨肉身上,让王感到:
自己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心里甚是一片懊悔。
王一点没有料到,自己机关算尽,最后竟然把自己的亲手足给害了。
颇有些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禽兽不如。
他速速将那篇什么《伤仲永》撤掉,也是像速速将一件以前总是喜欢拿出来秀的,看似聪明,实则愚蠢至极的,显摆自己虚伪的大家风范的外衣脱掉。
.
(3)
王现在还十分清楚的记得:
自己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在舅舅家,经人介绍,跟方仲永认识的。
那时王跟方都刚刚上初中。
两个年纪差不多。
王是尖子生。
但方更厉害。
后者5岁就会写诗,被很多人称作神童,待被介绍与王认识的时候,已经家喻户晓,名扬天下多时。
.
(4)
虽然,那时王也是一个学霸。
也有一定实力。
但毕竟那时还没有出名。
还要再老老实实、谦虚谨慎,多修炼几年,还要再好好多背一些单词,多做一些语数英、史地生、物理、化学等等之类的鬼题目……
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或者一举成名天下知。
乃至取而代彼。
.
(5)
所以,争强好胜的王,敢为天下先的王,虽然已经注定日后会辉煌腾达,但那时还是尚且有点怀才不遇。
还要做好准备,先被埋没一阵。
并且,本人对方也有点小小的不服。
甚而把方当成竞争对手。
一直幻想,能够凭借刻苦努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两把无往不胜的双刃剑,有朝一日,后来居上,把方打败。
成为下一个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的小方。
.
(6)
幸好,那时,王发现了:
方虽然是个神童,天赋不错,而且由于一些机缘巧合,占得先机,拔得头筹,已经领先同辈人有一段车距。
但是,方也有一些致命缺陷。
比如,他的学习方法不对。
不懂得,天赋虽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样非常重要。
.
(7)
王注意到:
方自从出了名以后,就一直在吃老本。
整天不学习。
凭着一点小聪明,或者比人抢跑两步,就有点得意忘形,天天搞得像个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成功人士,由他老爹带着,到处在社会上乱混。
爷儿俩,真弄得一个像是明星,一个像是经纪人。
到处受人邀请。
到处走穴。
到处混吃混喝。
顺便收取一定出场费。
甚至还凭借本人的名人身份,给一些土豪乱题诗,让那些土豪收藏。
由此多挣很多零花钱。
.
(8)
王对方的这种不思进取,该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就在外面乱兼职,乱打工,甚至乱做一些小生意,感到非常不屑。
不过,换个角度,对王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个天助他也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王本来对方就有一点点妒意。
现在正好可以利用对方的这个致命弱点。
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奋起一搏,发挥后发优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面,赶快后来居上,迎头赶上。
所以,王虽然心知肚明,知道方错在哪里,但并没有一阵见血,帮方指出来。
而只是像等着看好戏一样,看看那小子还能得瑟多久。
.
(9)
其实,稍微明眼一点的也都看得出来:
像小方选择的这种人生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
虽然小方很早就会写诗,有可能是个天才。
在很多人还在上幼儿园,还在学习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还在发展一些基本的动作、以及初步学习怎样认识周围的环境的时候,乃至有的还在地上乱滚乱爬,还在爱不释手的玩那些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鼻涕掉了、口水掉了也不懂得擦,或者憋急了就直接尿在裤子、屙在身上的时候,这个家伙就搞得像个文化人,开始懂得写文章,而且还会题上自己的名字。
但是,那毕竟是由于,这小鬼平时有偷偷上过一些辅导课,或者跑到什么地方旁听,加之本身又比较早慧,才出现那种,念幼儿园,就能写出小学三四年级水平作文的奇迹。
.
(10)
不过,像这小鬼,后来已经好几年不再用功了,已经很多年不再努力。
天天就知道在外面乱混。
天天就知道在外面应付各种应酬。
姑且不论王深刻指出的那种什么“天赋很重要,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也非常重要”的大道理。
单是知道一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小道理的,也能明白,那小子肯定早就退步得不行。
即便是又多吃了几年米,已经混到初中,但究竟能否还像从前那样,比一般人厉害,早就很值得怀疑。
也许,现在人是上到初中了,但写作水平,可能仍然停留在小学。
抑或,跟普通人一样,写的也不过是一些初中生作文。
甚或,这么堕落,说不定,要保持原来的水准,都很难。
.
(11)
所以,王十二三岁那年,初次见到方。
就很想立刻验证一下。
看看那小子现在究竟什么level。
王一见到后者,就命令对方写一首诗给他看看。
P.S.
这一点上,王还是有点小霸气的。
虽然王跟方同龄。
当时两个都是小朋友。
但王却表现得有点颐指气使。
甚至有点像是欺负方。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王是官二代。
他老爹是部队的。
从小在大院长大。
自我感觉比较优越。
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王觉得,自己也不赖,而不肯示弱。
不像方。
打小就没什么家庭背景。
父母都是农民。
同样的年纪,已经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只能任凭那些有钱有势的阔少玩霸气侧露。
或者把自己演得像个小大人。
不过,这是题外话。
.
(12)
王测试了一下方后,果然就验证了心里的猜测。
而对方产生了一点鄙视。
觉得方其实也不过如此。
虽然王表面上,不会那么直接,就对小伙伴这样袒露。
可能只是“呵呵”一下。
不过,在内心,确实已经给方贴上了标签。
觉得眼前这个神童,其实水平也就那样了。
可以说是,已经名不副实。
至于那么多有钱的老土,还这么愿意花那么多银两,找这个名不副实的家伙,买一首那种写得歪歪斜斜的,可能只有小学作文水平的诗,挂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那只能说,这也都是一种名人效应,或者说盲目崇拜。
可能是都觉得,好像名人写的东西,就像那种开过光的吧。
.
(13)
王对方的鄙视,其实也有后来的诗文为证。
像王在他的《伤仲永》里,就这样写到:
觉得小方,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也就是说,没有之前传说的那么牛逼了。
而如果再结合王一直笃信的,方的那种学习方法根本不对——天赋虽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王应该已经看到一种危险:
方要是再这样玩下去,再不注意改进学习方法,迟早一天真的会完蛋。
真的会败得很惨。
而尝到失败的苦头。
.
(14)
这不,又过了七年,那时王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已经功成名就,不仅考上了北大,又考上了公务员,而且已经平步青云,选调到地方当官。
那会儿,王就想起了,那道他花了七年的时间,攻克的题目。
很想知道,答案是不是跟他一开始猜测的一样。
他一见到跟小方同一个县的舅舅,就向舅舅打听,那个从前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的方的近况。
也就是,问舅舅,方现在混得怎样了?
待听说,那小子,已经彻底毁了。
初中念完,就没再念。
已经泯然众人。
跟那些阿猫阿狗差不多。
王终于算是确证了自己的猜想,或者如同一根弦放了下来:
方的那种学习方法,果然不对。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果然是万万不行!!
.
(15)
在王的眼里,此时的方,可以说是,终于像是受到了,那种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学习的严厉惩罚。
处境已经跟王完全对了个调。
从前,在幼儿园,方比王遥遥领先,把王远远甩在后面。
那时,方像个神童,名扬天下,王却还是个无名小卒,看不到什么出头之日。
但现在,王却发达了。
而且越混越好。
不仅考上了北大,而且还考上了公务员,甚至学而优则仕,已经开始当官。
倒是,方越混越差。
初中毕业就辍学。
现在已经被很多人秒成渣。
只能东奔西跑,到处寻点小事做做。
就像有些明星后来混得不如意,只能出来开开出租车什么的维持生计。
甚至如果找不到活干,还要靠领取低保度日。
总之是,光景很是惨淡。
.
(16)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经过构思,以比较正能量、比较积极、比较阳光、比较客观、比较理性的态度,写了那篇叫做《伤仲永》的大作。
借一个从成功走向失败的学生的故事,给大家讲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循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规律,勇攀知识高峰,早日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为父母争光,为学校争光,为故乡人民争光,为祖国争光。
此外,王还表现了其他一些高风亮节。
比如,对老友的遭遇也表示了慨叹!
树立了自己比较同情弱者、同情不幸的高大形象。
只是文章发出来的时候,在朋友圈有故意设置为不让方仲永看到。
.
(17)
不过,现在,命运像是突然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让王万万没有想到:
那个终于被他甩了几条大街,终于因为太傻乎乎,不懂得使用科学的方法读书,而成绩越来越差,读到没有书可以念,没有学历、没有学位,找不到什么太像样工作,几乎只能干干敲墙,搞搞无保护极限挑战,或者做做蛋饼,领取低保度日的,甚至一不小心还可能加入电信诈骗的,竟然是自己的双胞胎同卵亲兄弟。
我勒个去。
要早知道结果会是这样,那说什么,王当年在读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胞弟,也都会赶快提醒他:
让他赶紧改掉那些学习上的陋习。
赶紧远离那些致命的弱点。
不然就会老大徒伤悲。
.
(18)
即便当年,王还没有那么深厚的功力,参悟到:
天赋很重要,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样非常重要。
这种这么深刻的道理和“其他人我一般是不告诉他”的方法、诀窍。
但时隔七年之后,当王再度打听到,方果然已经一败涂地。
这一生算是彻底完了。
只能当个随时有可能被人炒鱿鱼的临时工。
甚至不起早摸黑,好好干,都要加入那些丐帮。
睡在桥洞下。
或者吃那些垃圾堆里捡的。
如果王知道这个正在受苦受难的,像是堕入阿鼻地狱的其实是他的宝贝阿弟。
那他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要去写一篇什么小文章。
抒一下情。
议论议论。
发一些廉价的同情。
再头头是道的,跟很多素不相识的读者,探讨那个本来前途一片光明,成绩非常优秀,现在却跟阿猫阿狗一样,人生一落千丈,像是钉到耻辱柱上的,是什么学习方法不对造成的。
而是肯定第一时间就想,赶紧去看看有什么可以救救他的胞弟,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鼓励他的这个同卵弟弟赶快重整旗,不要再堕落下去。
.
(19)
像现在,王发现了方原来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后,就立马提起了心来。
不仅第一时间就将之前那篇胡扯鬼扯的什么文章撤掉。
而且当即开动脑筋,为弟弟设计了多套逻辑严密的拯救方案。
王算了一下。
他现在二十多。
他胞弟也是。
所以阿永其实现在还不老。
只要肯努力,还有很多亡羊补牢的机会。
并没有什么好“伤”的。
以前自己真的是贱人太矫情。
.
(20)
他经过认真研究,仔细设计,又严格筛选后,从自己那些逻辑严密的拯救方案中,多中选优,为宝贝弟弟确定了两条比较好的,重新改变人生的出路:
一是,如果仲永愿意,重新努力,用他的那种科学方法,好好复读一年或者两年,不行就三年——把高中再全部重新上一遍,那么他相信,凭借他弟弟的聪明才智,应该也很快就会同他一样考上北大,然后跟他一样,再考个公务员,学而优则仕。
如此,只要他的弟弟不反对,他就愿意即刻安排出预算。
从现在开始,资助他从复读到念完大学,甚至出去留学的所有学费。
并且每月的生活费、住宿费、营养费、书报费等等也全包。
而且还给他报销每年往返学校和家里的全部路费。
此外,如果表现比较优秀,考核合格的话,年底还会再给他发一笔奖金。
这是方案A。
.
(21)
方案B是:
如果他的老弟不愿意继续深造,不想跟他一样走仕途。
那么,他就打算,让他老弟速速卷铺盖,跟他一起到他的地盘混。
反正他现在当官了。
还是可以罩着他。
在他地盘上,随便给他弄点什么工程或者其他业务做做,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他王安石给人的形象,不像是这种样子的。
但是,这次,为了这个同卵的亲弟弟,他也是豁出去了。
算是对他的一点弥补。
毕竟,自己从前还是有点太过分,有点太对不起他。
真是害了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这次,只要阿永不反对,那他还是愿意为此,不顾个人形象,做出点牺牲的。
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
以后,他们两个,就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相互配合。
共襄大计,共创共赢。
这是王为方精心设计的,另一个选项。
.
(22)
不过,方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方其实也有独立的想法。
虽然王写那篇《伤仲永》,在朋友圈里,设置为不给方看。
但方后来还是从朋友的转发里看到了。
那时,方还不知道王是他的亲哥哥。
只是感觉王这个人挺臭屁。
虽然王那时已经进入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的候选人。
但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读了王的文章后,也是感觉王不过尔尔。
并没有什么真思想。
甚而怀疑,王将要戴的那些帽子,是不是也是一些搞营销的瞎贴标签,乱吹出来的。
.
(23)
方经过深入总结自己从成功走向失败的惨痛经历,以自己的人头保证:
自己酿成那样的悲剧,根源并不是什么学习方法不对。
不是什么自己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明白,单靠天赋不行,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也很重要。
不然,就好像王最聪明,最懂了。
其实王讲的那个,直白一点说,不就是告诉人要努力用功,不进则退嘛。
这个他上幼儿园就懂了。
.
(24)
方经过深入的分析,得出:
自己造成后来的悲剧,其实是有深层的经济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的。
比如,从经济上说。
他从小生长在贫困家庭。
父母都是农民。
干的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
家庭经济还是比较紧张的。
不像王少,可以当官二代。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对他来说,穷人的孩子就得早当家。
所以,他才从小不得不,利用自己的一点小特长,去多做一些兼职,补贴家用,为家里分担。
因此,并不是他主观上不想跟其他同学一样,坐在那些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图书馆,好好读书。
并不是他主观上不想好好的听老师话,好好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说他所以搞成后来那个样子,是不按照科学的方法学习造成的。
真的是有点误会他了。
不知道,这里面其实是有深层的经济方面的原因。
.
(25)
其次,从家庭方面看。
方发现,自己从小到大,其实家庭教育也是有缺失的。
他的父母都是文盲。
没什么文化。
并不知道怎么培养他。
而且还有点急功近利。
看到他有点小特长,可以为家里赚钱,就立刻把他当做摇钱树。
并不懂得什么长远规划。
甚至不晓得,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当看到他也可以像个劳动力一样,养家糊口,也就带他到处在社会上兼职、干活。
而终于把他的前程给耽误了。
所以,他的失败,其实里面也是有家庭方面的原因。
.
(26)
最后,他所以酿成后来的悲剧,也要部分归结于,这个社会的风气确实不太好。
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是被大家以讹传讹,当做神童的。
大家好像都非常无聊。
老喜欢对听到的故事,捕风捉影,添油加醋。
最后,把他这个5岁就会写诗的,也活生生的,不仅描绘成一个天才,而且简直描绘成一个妖怪。
说他是无师自通。
在没有习过字、读过书,连铅笔、圆珠笔、橡皮檫、作业纸都没有摸过的情况下,就突然有一天,会自己写作文了。
.
(27)
甚而,有的还越讲越离奇。
把他的故事,讲得就像神话传说。
而且编得有鼻子有眼。
说他是五岁的时候,就突然有天,像中了邪一样,大哭大闹,找他爹要笔要纸。
让他爹十分惊诧。
后来,还是他爹见他闹个不停,才赶紧去邻居那里借了纸笔。
但万万没有想到,他拿到笔拿到纸,就破天荒的,提起笔,自己写起诗来,而且写完,还懂得涂上自己的名字。
就像被什么神话人物附体了一样。
.
(28)
当然,后来他们家里,也有配合一定的炒作。
对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一直采取不澄清、不否认的态度。
以默认的方式,堂而皇之地接受了,很多随之而来的漂亮礼帽。
比如,把他说成像是什么五百年才出一个的神童之类。
弄得他们家,好像也是那种,跟什么机构,签订了保密营销协议的。
得配合有关的包装和宣传。
但说白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因为提前上过点补习班,又比较早聪明,然后上小班的时候,就能写出几句比较通顺,没有什么错别字,而且还蕴含一点浅显道理的小作文而已。
真的也就那种小学三四年级水平。
.
(29)
只不过后来,大家看他有名了。
也就都围过来,或者像什么苍蝇都叮过来。
看能不能在他身上,搞点什么花头,做点什么生意。
请他代言或者客串。
甚至找他题几句那种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诗词。
给土豪们像宝贝一样收藏。
同时也让他领取一点红包,赚一点外快。
大家就是这样相互谋利。
或者各取所需。
当然,最后也把他的未来给耽误了。
所以,他的失败,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
(30)
综上,方深入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根源后,又对照了小王写的那篇破文章,当然就不免对王也挺有一点鄙视。
觉得这个著名思想家,其实也没什么大思想。
甚至,自己都差点想动手写一篇,怼一下。
而且还想弄一篇也是什么《伤王安石》的。
因为他觉得,小王讲的那些,不仅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而且他也发现了,如果自己真的只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才造成后来成绩一落千丈,那其实这么多年了,小王也早就应该一针见血告诉他,给他指出来了。
而不是等到现在,才来当诸葛亮,高谈阔论什么怎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对的。
而且写出来,还不敢直接给他看,在朋友圈里都把他屏蔽掉。
不仅没有积极帮助同志改正错误之心,而且还对他人造成更多不良影响,使人更加雪上加霜。
比如,很多人看了,都从此把他当做反面典型或者反面教材。
都不敢跟他学,怕变成像他那样。
而不晓得,如果他真的缺的是方法,那王缺的却是人道主义。
这才是王的可悲的地方。
也是他觉得应该“伤”一下王的理由。
.
(31)
此外,他也有这样想过:
王安石写那篇文章,感慨他没有好好学习,已经完蛋。
其实,他除了没有考上大学,没有像他一样变成公务员,学而优则仕外。
不过是现在在社会上还没有混成功。
如果有朝一日,他突然创业成功了,像李超人那样。
成为亚洲首富什么的。
那即便没有考上什么北大,或者被公务员录取,想必小王也同样会对他刮目相看的。
甚至到他公司考察的时候,走进他的长江集团中心大楼70层,都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处处小心得怕让人见笑。
所以,其实条条道路同罗马。
也不是,就只有按照什么科学方法,把那几张试卷填满,考个好分数,才可以功德圆满。
.
(32)
他乃至有阵子还突发奇想:
觉得小王这辈子,其实最多也就混个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而如果他对自己狠一点。
把头发剪掉。
然后坚持每顿饭都全部吃素。
并且借几本那种《释迦牟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好好读一读。
那么,假以时日,说不定,也可以像老释那样,搞个十年就修炼成神仙。
这样,他也可以在不过30多岁的时候,就达到另一种顶峰。
连皇帝老儿过来,都要给他跪下。
更不用说像小王这种不知道排到多少号的小干部了。
只不过,那时,他境界那么高了。
应该也不会再跟小王计较。
不会再去写什么《伤王安石》。
那时,他最希望的,也许就是,怎么用那种伟大的宇宙之道度他吧。
.
(33)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如今已经混得风生水起的,而且很快就要永载史册,成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的大咖,竟是自己的同胞兄弟。
没有想到,这个很快就要像坐火箭一样,快速平步青云,成为正国级宰相的,竟是与他同一个受精卵的亲哥哥。
此时,他心情也是万分的复杂。
心里同样像是被什么猛的炸了一下一样。
眼睁眼闭都是这个大咖哥哥、大牛哥哥、大神哥哥的影子。
其中一幅是,他偷偷读了他的《伤仲永》之后,后来有次碰到他,故意揶揄他的情景。
那时,他看到他,就吓他似的,故意在背后,猛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他还记得他吗?
见他一脸懵逼。
他才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老方。
把他给吓了一大跳。
之后,他就趁机揶揄他说,现在还是他厉害啊,都是学士了,而且还是公务员。
还是他混得好,懂得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人生这么快就更上一层楼。
并且求他多多关照。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王愣了一下后,倒是挺虚怀若谷,不像他在那篇文章里那样,讲话的口气那么正、那么直、那么硬、那么居高临下。
只是不住的说,哪里,哪里。
还叫他永哥。
让他别这样挖苦他了。
说大家都是混饭的。
分工不同而已。
并说,他们公务员也是公仆。
是伺候阿永他们的。
为他们服务的。
大家只是在不同岗位打拼,都是在为祖国做贡献。
搞得好像这位王先生,之前写的那些,也都只能当作文看看,不必当真似的。
.
(34)
当然,那个时候,他们还都不知道彼此是骨肉兄弟。
那时,要跟他们讲这个,他们也都会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
毕竟,他们身上还差好几个DNA呢。
只有认真的多学点人道主义,或者那种宇宙之道,才能有朝一日,把不是自己人的,也都看做自己人。
甚至不是一个卵的,也都看成一个卵的。
只有再认真的多学点人道主义,或者那种宇宙之道,才能有朝一日,把彼此当作跟那种亲兄弟一样。
不仅是同胞的,还是同卵的。
然后在一切恩仇之间,突然一下揪心的体会到那种,心里像是被什么猛的炸了一下。
而由衷的升起,那种想要赶紧奋不顾身的救人与救世的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