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渐渐流逝的时间,鲜活生命地逝去,终将成为历史的传统,我们漠然无感?扼腕叹息?
92岁的敬大爷住在北京鼓楼下的老巷子里,靠着传统手艺——剃头,过了一辈子。九十多岁了仍然每天骑着小脚踏三轮,走街串巷为老主顾们上门服务,依然靠着这门牛逼的手艺养活自己。
可时代变迁,新式发廊出现,年轻人不再留恋这老手艺,老胡同也面临拆迁。老主顾们陆陆续续去了,敬大爷也老了,他观察着感慨着,默默为自己的归途准备着,等待那一刻的降临…
《剃头匠》平实记录了敬大爷的日常生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带来城市文明进程与传统文化流失的冲突。
剃头是老式的叫法,现代叫成“剪发”、“理发”、美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许多老旧的手艺,正在悄悄的远去,甚至消失......
剃头、刮脸、铰鼻须、掏耳朵、放睡(按摩),完了美美地洗把脸,那叫一个舒服。
老式剃头匠要有16般技艺,有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剃、染等;工具也要齐全,手推子、刮脸刀、擦刀布、拢子、剪子、刷子、耳挖勺、火剪(烫发用的)一个都不能少,还要有火炉和脸盆。敬大爷学徒三年才出师,可见旧时的技艺与现代美发的无可比拟。
这部电影在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上被评委们赞为“没有故事的故事片”。这样一部没有故事的电影,让我get到了什么?感觉很多,无处不凸现主题来。
生活有态度,尊严不憋屈
敬大爷对不爱动弹不顾形象的老米说:该吃吃,该喝喝,别招人讨厌。没事,多活动活动,溜溜弯,玩玩牌,唠唠嗑,让脑子多转转。即使没人看你,也要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别显得自个窝囊。就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敬大爷对生活的态度吗?
即使一个人生活,敬大爷也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身上永远装着梳子,全身上下穿戴得整整齐齐,利利落落。一个年迈的老头儿,倒显得精气神十足,一点没被残酷的时间轮回打败。即使在身体不舒服,误以为死神来了的时刻,也不忘拿起梳子,整理凌乱的头发。
敬大爷公平对待每一个客人,不管是有钱有权没钱,一视同仁。一辈子没和任何人红过脸,对工作一丝不苟,老主顾的信赖是最好的证明。也许在推推剪剪刮刮中,敬老已将生活的棱角磨光磨平。
敬大爷说:人啊,得有容人之量。过去的事不用放在心上。面对时常抱怨生活的儿子,敬大爷没有过指责,本应享受儿孙满堂,颐养天年却要独自一人讨生活,还要不时接济困苦的儿子。面对生活,我们更多的是无奈,怎么能淡然处之,从容不迫,敬老尊严不憋屈地活着是最好的回答。
丢失的美德,沦丧的道德
敬大爷去吃爆肚,专座被年轻人坐着,任凭老板如何苦口婆心,年轻人就是不让座。面对一个九十三岁的大爷,他们的淡漠来的那么自然。
主顾老赵瘫痪没人照顾,他的邻居好心照料,全是图老赵家的房子。后来他儿子接走了他,担心房子落到邻居手里。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物质到尽孝都得看成本。
老赵执意要敬大爷给他剃头,可他儿子唠唠叨叨的抱怨,他儿媳妇鄙夷的眼神,嘲讽的嘴脸。电话亭后接吻的男女,无不体现年轻人美德的沦丧。
时代发展与传统流逝地碰撞
老式的挂钟走不准,每天慢5分钟,修表匠说:还能走就不能修,怕修坏了。这是对传统的敬畏还是无奈?老板劝说敬大爷买个电子的,省事。年轻人就喜欢现代玩意儿,怀旧那是老人家的专利。
居委会大姐通知九十三岁的敬大爷要更换成二代身份证了,新时代即将来临了,有效期20年呐,再一次带来新旧的碰撞。
敬大爷的手艺无人传承,爆肚张的孙子学了画画,不管是剃头还是爆肚,都面临着流逝的窘境,到处写满“拆”字,即将消失的胡同,狭窄的巷子与城市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死亡,对每个人都很公平
敬大爷说,人老了就贪生,怕死,睡不着。在钟摆一左一右地晃动中,时间一点一点流走,人终将要面临归途,要来的迟早会来,该走的迟早逃不掉。
照遗像、买寿衣、联系殡仪馆、录音留下生平简介…短短几句话就把敬大爷漫长的一生给说完了。人啊,这辈子都不容易,但是,死亡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敬大爷的挂钟彻底不走了,拆迁办又来画“拆”字。电影结束,传统迟早要流逝,就让时间的车轮一点一点的把它们碾碎,丢失在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