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是不同物种,生活在自己的镜像世界里。
虽然人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对事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做出相反的结论,就好比两个不同的物种,生活在不同的镜像世界中。为了理解镜像,我特意查了下镜像,镜像是一个物体的另外的镜面复制品。
这使我想到了泊拉图的洞穴理论。
柏拉图作了如下设想: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不过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他的视力就可以恢复,首先大概看阴影最容易,其次是看人或事物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事物本身,在夜间观察天象,之后就可以在白天看太阳本身了。此时他便明白:“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2]于是他回想当初穴居的情形,就会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同伴表示遗憾。他既已见到了事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意再过囚徒生活。然而,如果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对“影像”竟不能如从前那样辨别。他的同伴们不仅不想出去,甚至想把那位带他出洞的人逮住杀掉。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当时震惊的无以复加,洞穴的理论如此形象的将这个世界分成了很多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他有一套证明自己正确的理论。阳光下的人和洞穴里的人,或者可以说,阳光下的人知道洞里的全部价值体系的缺陷,洞里的人却不知道洞外的风景却固执己见的怀疑一切。以某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程度的洞里,只不过有的人生活的要更深一些而已。当我们嘲笑一个人是白痴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他看到了阳光而我们没有。
也让我想起来另外的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都在辛苦的砌墙,第一个觉得自己命苦,第二个觉得自己是在创造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
同样是读书,思考。当我知道有人写个读后感SPENT 5 HOURS ,我真的很惊讶。我从来不觉得有必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思考一件事情。这就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哪怕是做同一件事情。思想决然不同。
2 成功等于技能加运气
人从事的活动,有的靠运气,有的靠技能。靠技能的可以拼命努力,靠运气的提前做好预测,就不管结果。啥也不干。就是最好的办法。
要理解这句话其实很难,但目前就必须把握一点,分清哪些活动是技能的,哪些是运气的。是技能的,如果你没有做到,就代表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是运气的那就没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