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过去过年的旧事记忆【严建设】
2023年01月17日 Tuesday晴转多云
早上老妻喊去逛海鲜市场。
胡家庙海鲜市场整体搬迁至胡家庙蔬菜市场二楼后我还是头一遭去逛,到了公园北路、长缨东路一带,渐渐车多人多摊点多,好几家卖冻鲜水产的,最多的是整箱带鱼。摊贩信誓旦旦口称是正宗舟山货。附近车子难停得很。只得暂停在公园北路上。路口有俩辛勤交警,心下惴惴,不知贴条否。近两天车流量大,好像久违了的疫情前的状态恢复了一样。
然后步行一拐弯顺斜坡车道,进入海鲜市场,果然还是很热闹,人们都在采买年货,搞价还价,较为嘈杂。其主要营销鲜活海鲜、海参鲍鱼、冻货大全、浙江干货、牛羊肉类、鸡鸭系列、烧烤系列、副食调料以及水产品等。
老妻是捡便宜买了几样海鲜,说近些日价格稍涨,一天一个价,可能到除夕才降价。牛羊肉见风就涨,而与往年不同的是猪肉不知为何,偏偏大降价了。猪前腿肉最低价12元/斤。个别商户可能回家过年去了。我俩相商,旋吃旋买吧,总之过年超市不放假。我俩买了点扇贝鱿鱼鲈鱼和深海鱼头而归。扇贝6元/只、鲈鱼15元/条、鱿鱼深海鱼头稍贵。鱿鱼20元/斤、深海鱼头28元/斤。深海鱼头交钱后商家赔笑提出给清理鱼鳃等。我忽然想网友说过此事秤上或有猫腻。过年了算了吧不计较了随便吧。卖场内冷得很。还有不畏天寒地冻的摊贩仰脖子猛喝啤酒。
现在日子好了,过年想吃啥吃啥。不像过去,过年吃的到嘴里的海鲜总是老四样:带鱼、石花菜、虾皮、海带。带鱼当年0.45元/斤,春节发放鱼票,每人半斤。其余肉票、鸡蛋票自不必说。虾皮和海带是敞开供应的。当年虾皮0.46元/斤、海带0.14元/斤。年夜饭的餐桌上,应该是红烧带鱼、虾皮炒冬瓜、海带丝凉拌粉丝。带鱼不够吃。
实际上50年前过冬的蔬菜都是凭购货簿排大队买的白菜萝卜,冻坏的不舍得扔也得吃。有胡萝卜菠菜蒜苗算是稀罕东西。再就是自己腌的雪里蕻。当年蒜苗炒胡萝卜片是吃米饭的绝配。
当年每逢过年,大院内的睦邻总来家找母亲请教红烧带鱼的方法。说来说去不大耐烦听,一把扯了母亲去其家亲自下厨。记得有次邻居对红烧带鱼搁白糖搁醋非常惊讶。说他家都是搁酱油大料茴香生姜葱红烧的。
当年炭市街有海鲜蛤蜊。南方人叫做毛海(蛤)。先用猪鬃刷子刷去泥沙清洗后滴几滴菜油催吐泥沙,开水烫烫就能生吃,非常鲜美。蘸汁简单,红醋、白糖、姜末。物美价廉,炭市街泥乎乎堆在地下卖。0.09元/斤。当年冬天商店里出售防冻的蛤蜊油。我们叫做海蚌油。吃过的蛤蜊壳一度还能卖钱,回收价0.01元/斤。
1966年大年下,西安炭市街从东北进货了一批大马哈鱼,又肥又大,烧鱼不用油煎出锅就油汪汪肥的很。
1966年除夕,我曾在西安东大街炭市街口看到有人背着猎枪在摆摊卖雪白羽毛上沾满黄泥黑血的大天鹅,每只喊价15元,据说是一只有20斤左右,也没人买。当年的15元是天价。
1982年过年,我住在岳母家。年夜饭是岳母用圆珠笔写出的单子,我和內姐做的。妻子带孩子。年前为女儿的独生子女证跑了一天。要求有单位介绍信、户口卡。当年号召计划生育。那些年,街头还曾有白大褂摆桌子带仪器帮人测血型的。后来销声匿迹不见了。据说测血型测出子女非丈夫亲生,拆散过一些本来相安无事的和睦家庭。因此被紧急叫停。
当年我在民生百货商店,年底经常号召要大干,每天顶班12小时没一毛钱加班费,职工们私下嘟囔:当官的动动嘴,老百姓跑断腿。业务股股长姚长玉提出口号:大干15天,完成280万,要钱不要命,争取过三关。特大喜讯,中午给大家免费提供午餐,有小酥肉、炖豆腐、鸡蛋汤,职工个人准备好粮票就成。过去的所有,均成为欣慰而温馨的回忆。
加班忙个不停。当年晚上回家饭后还总带着120元在交大劳服司买的砖块录音机去西郊学英语《新概念》。回岳母家与內姐在狭窄的小厨房打理一点菜品准备请客。山东人岳父好客。当年內姐会用里脊肉沾馍花炸猪排,会洗面筋,都是我当年从未见过的。令我大开眼界。当年炭市街出售冰冻小青海湟鱼,0.26元/斤,不大新鲜,解冻下油锅就不成样子。
记得1982年过年曾写几首小令《新春即事》:
年三十,计划过初一。岳母吩咐编菜谱,电视节目猜新谜。欢愉度除夕。
年夜饭,红炉沸海味。猪排能胜面筋否?青海湟鱼煎如泥。要备初五吃。
三十夜,两门皆团聚。子时才揽娇儿卧,窗外爆竹骤然起,睡梦惊严檄。
年初一,浅睡赖酒力。家境小康客居暖,飞雪犹闻蟋蟀啼。收入录音机。
今早把昨日发微信祝福的亲朋好友登记下来备查。很感谢!
近几天电脑不大正常,偶尔黑屏,只得长按电源键关闭重启。今日跳出一个界面如图。不知如何处理。旋即给东新科贸上次重做系统的上官师傅发了截屏:你好上官师傅,我这个电脑有点异常,还得请你指教一下,就是偶然会黑屏,黑屏我就没办法,我只能是长按电源键关掉重启。今天出现了这个界面。我点击的是取消变更并退出。
旺美达电子商行:取消试试。好像少了一块硬盘没挂上!重启一下试试。要不你把机子关掉,拆开侧盖,把两块硬盘的数据线 电源线都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松动了!再不行的话,你就拿来,我看我今天还在上班!
我回复:好的谢谢。我现在就赶过去。驱车赶到东新科贸登楼,处置后请他把机箱内用鼓风机清洁一遍,灰尘扑扑的很多年了。处置好了,他说不要钱。我想大年下的谋生不易还是按规矩给了红包辞别。感谢他。商场内冷冷清清,很多摊上没人。说是回家过年去了。
昨日发帖《日记我和东亚饭店的故事【严建设】》网友朱瑞芳回帖称:@大耳将军 文章特别真实呀,尤其关于生日不准的话题,我也有同感,(我虽然是60年代生人,身份证号码生也是按阴历记的“阴不差,阳错了”)我想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一家七八个孩子,能记准哪个孩子哪年几月几号生,已经挺不容易了。我大妹妹1966年生人,我妈从山东单县带着我和姐姐于冬天11月坐了7天7夜的火车又换乘敞篷大卡车走了3天,到了新疆阿勒泰吉木乃县,第三天生她,不知道是几号,后来妈妈说“月牙……怎么怎么的”(我也不懂,都忘记啦)我爸领着一帮人去很远的地方修水库,我们娘仨住在哈萨克族老乡的牛棚里,晚上还中煤毒了……能活到今天,过上比过去皇帝还要好的生活(冬有暖气不受冻,夏有凉气不受热),我这个艰苦边疆的60年代的人是知足又感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