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在世界上是公认的最勤奋努力的,在学校时的学业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但在最为高精尖的领域,中国人的身影相对就会少很多。中国学者在世界各大研究机构中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比例远超过从事开创性工作的比例。从这种现象之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出我们的教育有着一个瓶颈问题的:学业基础用力过猛而后劲不足。
其实从我们现在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就可以看到这一现象,我们对于知识性的教育比重过重,而对于训练思维的通识教育相对重视不足。无论小学还是大学,我们课程的设置都有这一趋势。理科中我们教授的都是各个知识点,而没有系统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项训练;而文科也一样,我们的教育更多的靠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把各个知识化解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应该掌握的不应该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应该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教育应该是培育我们个人的整体素质,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着力点。
吴军,作为有志之士,正是看到了我们教育中的这一弊端,他通过畅销书作家的优美文笔,凭借着他的全面的才华和关于通识教育的深刻认识,把十大核心学科的内容用最接近于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带给我们,让我们通过阅读这些知识,真正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而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是其中关于我们语文教育的通识知识。语文对于我们来说是接触最早但也最不容易学好的一门学科。自从到了学习阅读理解和写作,我们的学生对语文就没有了真正评价的标准,什么样的内容是优秀?什么样的内容是良好,很多学生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怎样让我们对于语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怎样不让这一最基础的工具性学科不成为我们人生发展的瓶颈,关于语文的通识教育就必然会提上我们的日程。
我们提到语文,最常说的是听、说、读、写四项。这个分类是正确的,也是我们对于语文教育训练的基础。但我们的教育中,对于读和写是有所强调的,但听和说明显训练不足。但听和说却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两项,远远超过了读和写,这是我们最需要补足的短板。倾听的艺术,甚至本身就能构成一个学科,不仅需要听到对方表达的字面意思,哪些是对方所要表达的重点,哪些是可以忽略的部分;而且还需要能听到对方所表达的背后真实含义,听是在特殊语境下的训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人类的注意力极限只有五项左右,因此在我们听的时候,如果对方表达内容过多,我们需要通过笔记把它记下来;如果听的时候有所遗忘,也要适时的通过提问向对方确认,一定要确定我们所听到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说也一样,怎样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产生歧义而又能让对方更乐意接受,这也是一项需要特殊训练的任务。
而听和说又都是建立在在读和写的基础上。读和写是语文的基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内容中发掘深层次的内涵,这是训练我们理解他人的一项基础技能。而写是我们向外表达我们思想观点的一种方式。读和写也训练着我们思考的方式、表达的能力,是我们去了解这个世界和让世界了解我们的基础。
听、说、读、写都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此怎么强调语文的通识教育都不为过。《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前半部分就是关于这四项内容的单独训练。掌握了具体的方法,我们语文的学习才能更有的放矢。而这本讲义的后半部分,是对于具体的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不但增加了我们的见识,也让我们可以在大师的肩膀上,更好、更清楚的看到语言的真正魅力,那些文学作品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