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电商为什么不如中国发达?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但为什么这个词没有在美国火爆呢?美国的电商同样不如中国发达,中国物流现在可以实现次日送达,甚至当日送达,美国的物流一般却需要5-7天,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人口密度。不像中国人口集中性如此显著,美国人喜欢住在郊区,进城买菜都需要半小时车程,物流配送平均成本上升,与物品触手可得的路边便利店相比,电商优势大打折扣。
美国有成熟的线下零售企业沃尔玛,costco,靠低价、低毛利取胜,而中国有成熟的电商企业淘宝、京东、1号店,省去了线下高昂的租金成本,电商成本优势明显,加上人口集中,物流成本低,自然大获成功。
所以,我们这里要得到的结论是,商业里神圣的并不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而是更经济,或者说更高效。判断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否能成,关键点在于是否比旧有模式更经济。
更经济商业模式就是指,因为降低生产成本而能够以更低价格出售的商业模式。
二、更经济商业模式解析
互联网大行其道,就是因为突破了空间的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让交易更高效。而与之相对应,传统行业的定义就是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传统行业里销售大多是一对一,而互联网销售靠运营,是一对多模式,这就好比骑自行车和开汽车比谁先到达终点。传统行业有财务部门,需要一大批财务人员审批、核查,而互联网财务通过软件解决,把信任权交给员工,互联网完胜。
互联网天然的渠道作用,对线下渠道也是沉重的一击。相比农民自己把田间地头的菜运到城市的集市上,渠道商、代理商作为专业代理人,交易成本更低,但互联网渠道降低了层层分销体系中的佣金分成,相当于供应商通过一级总代就可以发货给消费者。而这两年的手机开店、微店正在重构产销关系,让供应商可以直销商品给消费者。
相比出租车公司,滴滴(网上约车服务)是更经济的商业模式。在没有网上约车平台之前,出租车司机空驶司空见惯,现在司机能连接到附近所有使用打车软件人的用车需求,并接到离自己最近乘客的订单,降低了用车交易费用。
广告,曾经被称为商业奇迹的模式,被很多人诟病提高了生产成本,但实际上好的广告降低了生产成本——因为规模效应。增加的销量摊薄了固定成本,导致总的生产成本反而降低。结果是,广告遍地都是。网站、视频、公交车体、灯箱,满眼随处可见。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后,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零成本的口碑营销模式正在雄起,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如何探寻更经济商业模式?
更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要么是成本结构的改变,要么是成本效率的提升。具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数据
数据将会在未来商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能大幅度改变成本结构。
笔者专业是统计学,利用数据挖掘建模是统计学所擅长。先不提利用机器算法智能化建模,光光是利用封装好的数据模型手工建模,已经能初步看到数据的作用。比如笔者所在的通信行业,在通信运营商市场预算越来越收紧,对营销效果要求越来越高时,数据建模就能帮助运营商进行精细化运营,营销无需对所有消费者撒网,而只针对对商品有大概率需求的消费者营销,好的营销活动效果能提升10倍左右。
同时BAT都在建立自己的生态经济,拉拢资源,建立自己的生态圈数据,跨行业收集客户信息后,未来潜力无限。
2)技术
技术是最显著的改变成本结构的手段,我们都听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掌握先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是第一选择。如果没有专利技术,就要学会应用、整合技术。这是产品经理职责所在。乔布斯并非掌握了专利技术,而只是将触屏技术完美融合到了电子消费领域。
那些所谓的风口生意,杀手锏就是借势:借用成熟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本降低。比如蒸汽船受益于工业革命各种配件的发展,微软受益于半导体芯片18个月价格就低一半的效应,谷歌受益于互联网发展,苹果受益于日益降低的硬件成本。
3)进入不完全竞争市场
如果没有数据和技术,利用成本效率的提升,进入不完全竞争市场,也是可行的。
不完全竞争市场,可能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需要特许经营执照,利润过低或者准入门槛太高。在这个市场上,没有拿到最大收益的是消费者。
当然必须有两把刷子,有过硬的资源或过广的人脉,也才能拿到进入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门票。
前几天在清华听名师论“市场营销创新”之道时,老师提到创新不一定需要高科技,创新更多是思维的转变,比如毫无任何用处的宠物石头,冬天的触摸屏手套,黑白蓝金手机壳。
#蔷薇记#: 记录生活之美和智慧之妙。
这是蔷薇石原创的第61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