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天,安为先;把关口,守舌尖;五谷香,果蔬鲜;荤素配,营养全;洁餐具,防污染……”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学生朗朗诵读的“食品安全三字经”声中,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渐入高潮。6月18日上午,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主办的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北京启动。此次食品安全周活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在活动中致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昆林、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同和居饭庄行政总厨于晓波、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等相继发言。
据了解,自2011年开始,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已经走过9个年头,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规格最高、涉及面最广的主题宣传活动,累计覆盖超过13亿人次。这一活动对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食安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许昆林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在强化党政同责、推进专业监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有益实践和先进成果。
许昆林表示,上海市不断强化党政同责,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在落实“一把手”责任上,市委、市政府要求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真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各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制度、队伍建设,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上,上海连续多年将食品安全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和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并在2019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等,督促各区、街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此外,上海市确定29家单位为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凝聚部门监管合力,强化综合协调职能。
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方面,许昆林介绍,上海市坚持保障安全与提升质量并举的措施。一是实施“餐桌污染”治理工程,以大型活动保障为契机,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开展粮食、肉制品、乳制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地沟油”资源化利用;强化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实现重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覆盖率和信息上传率两个100%。二是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发布团体标准,通过推动产业能级提升、优化保障环境,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在专业监管方面,许昆林表示,上海市持续推进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智慧监管。在生产领域试点应用视频监控信息识别预警系统,在餐饮行业推进“透明厨房”“视频厨房”“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闵行、黄浦、静安等区先后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和系统。此外,上海市还开展了食品安全自主管理、组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展等有益尝试,汇聚各方力量,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让食育生动易行”
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改编为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在孩子们心中将食育之根扎下,这种生动易行的食育形式正在走进国内不少中小学。“食品安全,不仅是压力与责任,更是孩子们一辈子的健康基础。”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在分享食育经验时表示,教育从娃娃抓起,让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走进校园,是教育工作者、食品安全从业者应尽的义务。
“让学生吃安全,让家长放下心,我们每一名学校工作者责无旁贷。”李志伟说:“推动‘食育’教育有效落地,使其成为伴随学生一辈子成长发展的文化底蕴,应该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提升点。” 据李志伟介绍,广渠门中学的学校食堂墙壁上,张贴着各式各样有关饮食卫生、均衡膳食、理性消费等的宣传知识,围绕饮食开展的教育丰富多彩。每逢传统节日,学校还会推出传统饮食文化宣传及特色小吃,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吃在嘴里,内化心中”。
“好的食安科普是有旺盛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食品科普工作者,钟凯从专业第三方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当前食品安全的认识。在钟凯看来,当前,食品安全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也是靠消费者感知出来的——不仅要感知到食品的安全、放心,也要感知到企业和政府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效。
钟凯说:“作为一名食安科普工作者,平常和家人、同学、朋友聊天时,需要回答各种和吃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和食品安全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相当一部分是谣言和误解。这些虚假、夸大和错误的信息,让不少人陷入焦虑,严重误导了公众对自己餐桌安全的判断。”他表示,近年来,在社会共治理念的指导下,各方携手治理食品谣言。据不完全统计,2017—2018年,因食品安全造谣、传谣被公安机关打击的至少有169人,其中1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法律武器抵制谣言侵害,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究谣言生成传播的机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辟谣队伍,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谣言有了一定的警惕性。
尽管在各方努力下,食品安全谣言泛滥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钟凯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还需要在科学传播上多下功夫,变被动为主动。现在很多人对快速发展的食品科技比较陌生,城市消费群体更是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对食品从错误信息的辨识能力、对谣言的抵御能力很有限。“强化食品安全科普传播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这已经成为全行业和全社会的共识。”钟凯如是说。
“投入大、产出低、见效慢,公众参与度低,覆盖面上不去,这是每一个科普工作者面临的挑战。”钟凯在工作中也深刻体会到“科普并非易事”。他呼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技术、新的渠道要为食品安全科普赋能,让科学的声音成为流行,让学习变成乐趣。
“+互联网”正成为科学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在支付宝“答答星球”、微信“食安查竞赛”小程序上线,开赛仅7天,就吸引了1200万人参赛,答题次数突破17亿次。更让人感到鼓舞的是,90%以上的参与者向亲友分享了学到的知识。在钟凯看来,这是“互联网+食品安全”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呈现出的是互联网技术给食品安全科普带来的强大动能和无限可能。这说明,好的食品安全科普是有旺盛生命力的。钟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构加入进来,形成多样化、常态化的科普传播格局,共同探索打造食品安全科普新天地。”
钟凯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科普的协同共治,各方都需要有所作为。政府部门需要持续加大科普投入和扶持力度,将科普作为科学监管的重要突破口;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需要坚持科学报道的精神,认真核实信息来源,多听取专业意见,不要片面追求流量和关注度;食品界也需要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播撒科学的种子,让科技的力量造福大家的餐桌。
“把保食安刻在心里、化进骨子里”
“食品安全其实并非多难的事儿。只要把每一个客人都当作自己的家人,每一道菜都当作为自己家人做,把保障食品安全刻在心里、化进骨子里,像呼吸一样不用老去想它,真正变成习惯和本能。”作为一名40多年餐饮从业者,于晓波在活动中发自肺腑的这一番话语,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据介绍,同和居创建于1822年,被誉为鲁菜泰斗、京城“八大居”之首。同和居之所以长盛不衰,于晓波道出了原因——“我觉得,大家伙儿的好口碑,不仅是夸味道,还包括对我们菜品的放心和安全的认可。”于晓波表示,同和居对于食材十分重视,对供货商的选择“近乎严苛”,力求从源头上保证食材品质安全。在后厨管理中,对每一道操作工序都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精益求精,“绝不让规矩走样”。“我们深知,老字号、金招牌是同和居多少代老辈人的心血与付出换来的,砸招牌很容易,一盘菜就够了。”于晓波说。
于晓波表示,近年来,政府监管部门对餐饮行业先后出台了多项制度规范,不断加强餐饮服务规范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作为老字号,同和居也“跟上新时代”,启动“阳光餐饮”工程,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引入神秘顾客制度,接受第三方考评;参与餐饮业食品安全和营养管理体系示范工程等。他希望,所有餐饮从业者能共同携手,坚守诚信,做好本分,让中华美食技艺和工匠精神代代传承,让中国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吕军也在主题发言中分享了中粮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实施“一票否决”。“参与食品安全战略,发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中粮集团来说,既是社会责任,更是政治责任。”吕军说。
吕军谈到,食品安全关系国民健康,关系民族未来。中粮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食品供应商,始终牢记“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企业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坚定扛起维护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创建具有中粮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体系。中粮把食品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明确各级企业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提出以“敬畏生命、客户和自然”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原则,划出6条红线,对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一票否决”。
“目前,中粮拥有完备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和近6000名专职从业人员,为有效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提供了坚强保障。”中粮建立了由7个模块、17个子系统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全链条风险可控。据了解,中粮建构了“集团—区域—工厂”三级检测体系,拥有实验室220家、检测人员4200多名,实现“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合格判定标准”五统一。另外,中粮还建立了信息化可追溯体系,14家从事粮油食品行业的二级公司、1233家法人企业实现ERP系统全覆盖。
吕军表示,中粮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优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政府部门、业内同仁、广大消费者一起,不断促进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贡献。
据介绍,随着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正式启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讲、道德诚信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科技成果展示、技术技能培训等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来源:中国食品报
记者: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