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主要是被它的题目"Learn more study less"吸引,我希望在这本书里得到能够花更少时间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方法。可通读下来,我发现要想达到作者的学习效率,投入的一点都不少,或者说前期投入的时间精力一点也不少。有很多的基本功需要学习掌握,在不断的练习实践中,学习效率才可能指数性上升。
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作者,他从高中开始放学后就几乎不学习,但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他经营着一家公司,每天学习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但他的平均成绩总保持在A以上。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后,他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麻省理工计算机课程,并登上TED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只不过是有些好的遗传基因、有进取心的父母和些许天分罢了"。按我理解就是没什么特别的,可是他确实在学习上有很高的效率,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他的具体方法。
他介绍成为高效率学生的一些关键点:
(1)能量管理
- 保持体型
- 健康饮食
- 不要熬夜
- 一周休息一天
(2)不要“学习”(Don't study)
(3)时间控制,绝不拖延
- 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
(4)批处理
- 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
(5)有组织
- 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6)习惯养成
(7)自我教育
- (a)养成良好习惯。
- (b)克服挫折障碍。
- (c)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
这些关键点不仅对学生有用其实对各种工作者也是一样的。
而关于减少"学习"其实意思是不要拘泥于坐在书房,图书馆看书,在课堂上听讲才是学习,学习是建立自己的系统,学以致用。如果把知识比喻成实物,不同的信息可以建立成不同的模型,各个学科可以按照不同的模型建造不同的城市,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就是在各个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对于一个已经有多个城市建筑经验的建筑商,肯定是比一般只建了一座座平房的个体在开始建造新建筑时快的多。对于掌握了整体学习法的人就是不断的增加,修改知识的城市,建立城市之间的连接,利用的好的话,可以预见这是一个加速扩张的方法。
整体性学习有5个步骤,但不能拘泥于这种顺序。
(1)获取——通过感官获取信息,目的准确,信息压缩
(2)理解——明白信息的表面意思。
(3)拓展——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
a)深度拓展——探究知识的背景。
b)横向拓展——探究知识的关系。
c)纵向拓展——与其他结构联系后,从其他结构的角度探究知识。
(4)纠错——剔除错误联系。
(5)应用——将知识应用到各种情境中去,包括现实生活。
书中介绍的技术一览就是为了更有效的实施学习的5个步骤
- 快速阅读(用于获取信息)
(1)指读法。
(2)练习阅读。
(3)积极阅读,改善边读边学的效率。
- 笔记流(有益拓展)
(1)不要呆板、僵硬、貌似层次分明的笔记。
(2)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 比喻法(有益拓展)
寻找历史中的故事、图像或是过程,它与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有某种类似。
- 内在化
(1)为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创造脑海中的图像。
(2)在这幅图像上加入其他感官和情感。
(3)寻找图像不适用或不足的地方,防止产生错误的联系。
- 图表法
创造流程图、概念图或图像,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
- 联想法
(1)创造一系列容易视觉化的符号。
(2)在条目之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
(3)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立联系。
- 挂钩法
与联想法相似,只不过我们是把每一个条目与事先建立好、容易回忆的0~12的视觉符号相联系。
- 信息压缩
- 实际应用
寻找将知识用于你日常生活的途径。
- 模型纠错
经常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发现整体性知识网络中的潜在错误。
-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所以可以看出,为了能够有效快速使用这些技术,需要半年或一年的实践,在实践中再优化这些方法。
看完后我突然发现,"现在不懂没关系,长大慢慢就懂了",这是骗人的。也许对于人生哲理的学习偶尔适用,有些人可以从人生的经历中顿悟一些道理,但是,如果是知识,在获取理解过程都有问题,无法建出模型当一个模型,是没有办法真正去应用的,而且如果这个知识是非常基础的知识,每个学科都可能运用到,那就更不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掌握了,还会影响整个只是网络的建立。
而当网络开始建立,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的效果就开始展现。作者利用统计学知识,利用谷歌搜索引擎,尝试各种名字和价格,最终利用统计学决定了这个书名和价格最为吸引人。李笑来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选出了高频词和常用的词义很快完成书籍的编辑。
这就是一个磨刀的过程,如果你能耐得住开头的缓慢,中间的枯燥,坚持到刀锋利的时候,也许你也可以自称为高效学习者或是那个你希望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