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读者》第二季的结束到第三季的开播,时间已经有三年之久,依旧让人期待。当我下午观看这季的第一期时,这档节目的质量还是如当它第一次闯入我视野留给我的印象——用心打磨的作品,在流量之上的节目中,是一股清流。董卿曾说:“我以为《朗读者》是孤独的孩子,没想到一出门就满天星光。”无论是满天星还是黑暗里照亮人的一束光,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世界——人性的光辉与文学的交相呼应,感到到生命的灵动之美。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让我们重温文学,让生活这首诗有了落脚点——去阅读,去朗读,表达心声。
我们会再相遇吗?
会的,在书里。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
也许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他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许每个灿烂的背后,都有一段漫长的故事,那故事是亲情的成全,是爱情的支持,是自身的上进。
也许可以。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她点燃了一束光,成了大山女孩心里的一座灯塔。学生亲切地称张校长为“张妈妈”。不仅是她们的校长,更像是亲人。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也许可以。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因或诺贝尔文学奖,被我熟知。他的作品读起来有熟悉的感觉,写作的背景有种亲切的感觉。因为与那年代有些陌生,从文字中去感受那代人的生活与酸甜苦辣,拉进了一些距离。人与时代如何链接,通过文学,透过文字,穿过时间,近到眼前。
也许可以。国家国测一大老队员郁期青,我们现在能够轻易的知道的山川、河流等的距离和数据,都是有人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他们步伐的力量,最后幻化成我们看到的具体数字。
最戳我泪点的是张桂梅校长的故事。她的一个信念支撑了她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学校。有时一件事或一个触动,让人看到了自己的热情与青春挥洒在哪,就是那么的机缘!她希望大山里的女孩子都能读书,让她们飞出大山 。她真的做到了。
她双眼布满血丝,双手贴满膏药,浑身是病,与身体较量着。她创办学校的出发点是希望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她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着学生——对一件事的认真与脚踏实地,无论如何苦或难,选择直视。
“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只是自己受点苦头而已。
所有的地方都疼,那我不脱衣服就是了。
我怎么穿怎么躺进去,我怎么钻出来就行了。
只要我在这一天,我有一口气,我都会是这样的。
让她们知道
你的校长就是这样的,你出去也应该这样的。”
我们会改变这个世界吗?我想也许可以。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有人发微弱的光,让某种境况变得好些或给其他人带去光亮。一个人的力量在小,也有他的价值所在。我们不能一蹴而就的改变世界,我们能够间接或做些事情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真善美之美常在,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点。
朗读者,为时代留痕;
朗读者,为时代留声;
朗读者,书写生命之美;
朗读者,留住光辉永恒。
最后,以我读到的一段文字献给《朗读者》:
该醒来的时候
一定会醒来
小草会从岩石缝崛起
还有鲜嫩的小溪
从季节深处,畅流
一朵花,柔弱无骨
她在山岗上,为春天揭开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