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
这句从小听到大的话,特别是小时候看到特别顽皮捣蛋没有规矩的小朋友,总觉得是ta爸爸没有教育好,犯错误没有打ta的原因。
后来长大了慢慢地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个不太好的教育方式。因为没人愿意被打吧,被打后对行为的影响,长远来看,不见得是明智的。特别是小孩小时候被打而产生的怨恨和愤怒,如果长期没有得到疏解和释放的话,无论是对身体还是以后行为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但正如《赖克林儿童情绪手册》作者所说:所有2~5岁的孩子都会给你捣乱。对于如何给孩子立规矩,作者阐述了惩罚和约束的区别。
惩罚是通过伤害或带给触犯规矩者更多的痛苦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一个处于愤怒之中的家长在与孩子冲突白热化的时候选择惩罚孩子,多半是“报复”的想法在作祟---“让他看看谁才是老子”,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不会认识到错误,而会变本加厉地重复错误以达到报复的目的。
约束是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和严厉的规则之上,其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所谓约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教会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然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的言传身教。
如何做?
在要孩子停止某种错误的行为和做某件正确的事的时候,家长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家长需要给孩子设定一定的限制,在不伤害他们的身体或自尊的同时阻止其不恰当的行为。
尤其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约束是父母的主要责任之一,我们要每天不停的重复这项工作,直到孩子不用父母的约束也可以自己主动做到(自控能力的培养)。
从长远来看,约束还意味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给他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完成对孩子品质的培养。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是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越长大越难改,你让一个喜欢东西随便乱扔,用完不归位的大人去改变这个习惯,他可能不会听你的,甚至心里会想,我从小都是这么干的,很自由,干嘛要把生活过的那么有条不紊规规矩矩的。
也许这个时候你说了一百次他也改不了,但是当他小的时候,可能你说了五次就改过来了。
儿童教育,多么重要,任重而道远。
2017.6.24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