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本《日月星杀人事件》如果只看前面的200页,会觉得这本书非常普通。但是有了最后一章的画龙点睛,整本书的格局立马上了一个台阶,起码可以算是国产叙述性诡计推理小说的翘楚。
二
先欲扬先抑的说一下本书的不足。
本书通过叙诡的结构设计,出现了双重解答。当然还穿插着各种不靠谱的猜想,但是不重要也就不必当回事。
在两种解答中,都是充满了“机械感”——这可能与作者本身的知识背景有很大关系。机器杀人这种设计,在我的阅读标准中,向来评价都不是很高,因为它实际上算是一种作者的投机,并不是一种平等地对待读者的方式。从内容上看,也有很多故作巧合的地方。这点从《斜屋犯罪》出版之日起,就屡遭非议。这本书也不例外。
但是有了最后一章的画龙点睛,即便是机器杀人也有了很强的可看性。非要说的话,就是第二重解答更具有简洁的美感。
在开始的解答中,作者有意识让整个犯罪过程充满了时机上的巧合和操作上的难度,这也就让读者看得是相当不服气:哪有这么正好的事情。
但是当第二重解答揭晓的时候,当然会觉得照样很不靠谱——这样杀人未免也太奢侈了。但是在第一次解答中的种种不服气,会烟消云散,承认这种机关的设计才是出现犯罪现场的最大可能性。而且也就因此能够更加的串联起之前不经意布下的线索。这种欲扬先抑的设计,让人读起来相当受用。
严格来说,这个诡计本身不是太高明,但作者对于读者期待的把握,确实值得学习。
三
对于本书的诡计,实际上不管是第一重的繁琐巧合还是第二重的简洁利落,都有很大的问题,也是机器杀人一类诡计难以克服的弊端。不过跳出诡计,只看这本书,绝对是可圈可点。
可能是阅读量有限,我不记得看过国产的叙述性诡计的推理小说。所以当在结尾看到对于本书的结构的解释的时候,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爽快感。叙述性诡计的设计不是通过文本的内容,而是通过文本结构的误导。具体到本文(以下并非泄底),则是通过双重文本的构建,营造出了两个平行的文本——这点在导言中也有指出。但是重点是,两种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本身就是结构中的一个谜题。所以,当《时间的灰烬》这组叙事完成的时候,书中存在的两道谜题:内容中的和结构中的,才双双得到解答。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然,既然已经点明,实际上会破坏这种阅读快感——在本书的营销之中,似乎没有强调“叙诡”的存在。所以,《时间的灰烬》的文本,我下意识的作为现在时间线的一个前传,而并没有另作他想。而这个一直持续到了最后才揭晓,恍然大悟的才是,我不但没有发现谜底,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谜题。这种双重的震撼,确实很受用。但是随着这本书越发的流行,恐怕能享受到这种阅读快感的读者也会越来越少。而这也是读一些明知是“叙诡小说”所难以达到的痛快。
四
这本书的书名也饶有意思。如果改成《日月星馆杀人事件》,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成为辻村行人的“馆系列”。书里面的炫学和机关的设计,与这个名字也是相当应和。也都是体现了作者对文本的设计,读起来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