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去旅行,别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而在旅途中将能更多地发现孩子的各种潜能。
——尹建莉
1. 在行走中看世界
假期快过半了,圈子里的爸爸妈妈们多半都有带孩子出行的计划,而有的已经出游归来,我和喵小悠也是上周刚刚从日本旅游归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所以,从喵小悠两岁起,就每年带着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看不一样的东西。
之前,有朋友和我聊,太小的孩子出去没什么用,什么都记不住,看了也是白看,对此我不能苟同。我们带孩子旅行,带孩子走走看看,到底希望他们看到什么?又得到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知识吗?
我相信,一个人走过的每一步路,感受过的每一处风景,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让他成为现在的自己。也许没有人会记得四、五岁以前的事情,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一定是意义非凡的。
书本把世界带到了孩子的眼前,而旅行则是把孩子带进那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世界,发现更多的未知。
2. 旅行不是走马观花
旅途中,收获的不只是美景美食博物馆,还有看世界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早两年我和喵小悠就计划着要出国游,之前我的首选是普济岛或巴厘岛,就是想找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一家人轻松惬意地度过一个假期。
后来,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带孩子出去旅行不只是去旅游胜地,看景,吃美食,住舒服的宾馆,旅行更重要的是体会多元的世界,看见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人们的真实生活,旅行应该更多地融入当地人之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他们的文化。
“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不能划等号,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
有一个家庭,孩子才3岁,就已经带着他穷游了16国45城,这一家三口也被多家媒体誉为“国内亲子户外旅行第一家庭”。
这位大米爸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千朋友,是我们全家的理想。”迄今为止,他们已经走过了将近100个城市,在行走中,收获的不仅仅是风景、美食、历史、人文,还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还有一个家庭,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或城市之前,他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他们认为,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
所以,在旅行过程中,他们会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工具;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每一次旅行结束,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他们还会整理日记、明信片、相片,开展家庭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
3. 旅途中的成长
旅行可以增加孩子的阅历和体验,有些体验可以内化为孩子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在这次我和喵小悠的日本亲子游中,喵小悠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不但自己背自己的常用物品,而且还主动帮我拎东西、照看行李,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日常。就餐时,也特别注意自己的就餐礼仪,按需取餐,从不浪费,吃完后自己把餐具收拾整齐然后送到工作台上。在我和当地人沟通困难时,全靠她用不太连贯的英语句子、单词成功化解。
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不是我提醒她,而是她在提醒我注意什么什么,比如她总提醒我说话声音小一些,提醒我不要在路上吃东西,给我示范怎么用日语说“谢谢”……
在陌生的地方,旅途中难免会有很多的不可控,会有很多的问题甚至困境。但是,旅行让孩子有了机会作为独立的个体,与更多的人沟通,勇于表达自己,更懂得独立、协作和包容。
在旅途中获得成长,这便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