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公众微信号推送了一篇与大理相关的文章,不由得勾起了大理几个日夜里的一些记忆。从大理市内,我们坐公车到才村车站,穿过那些朴实的民居,来到洱海边,看到洱海的第一眼,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也真是醉了。
我和王先生冒充媒体记者,拿到了一间面湖的房间,价格极其优惠,不过床就只有一张了,于是我和王先生约定,谁过线谁就是禽兽;可惜后来王先生没这个机会了,倒霉孩子水土不服,到了洱海边,面对着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居然就水土不服,发热了。
我人生中为数几次不多的照顾人的经历,基本受照顾对象,都是男人;英雄救美的机会基本没有,英雄惜英雄倒是经验丰富;从酒店隔壁酒家弄来的新鲜的鱼汤,王先生也没什么胃口,他草草睡下;窗外,光线开始逐渐暗去,我们来的时节,恰逢云南雨季,从进大理的第一刻起,我就不停地安慰自己:我出门从来没有遭遇过暴雨。
今次,好运依旧,达到才村码头的时候,夕阳依然从厚厚的云层中杀出,将道道光线,洒在宽阔的洱海上,上关的风,掠过湖面,泛起点点金光;这样的场面,纵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但依然让人无法把视线从湖面挪开,这是洱海,大气的洱海,又秀气的洱海;在对面的山头上,氤氲的水汽和缠绕在山头的雨云,交织在一起,寸寸暧昧,煞有风情。
楼下,有一道长长的栈桥,通向水中央,让人想起青岛的那个栈桥,青岛那个比这个大多了;傍晚昏暗的光线中,栈桥倒影,依稀可辨,洱海的水,轻轻地拍打着石头垒砌的桥身,让人想起《军港的夜》里的朴实歌词。
下楼,穿过门前的小花园,栈桥入口处,是两行十来棵的杨柳,杨柳枝轻轻地摆动,四月初的风,四月初云南的风,扑面不寒,还带着些许水汽,有种甜润,与江南的同时期的有着分明,不一样的感觉;栈桥大约20来米,桥的尽头是一个八角的亭子,亭子里有刚才在我下楼的时候,有两个人,等到我走过来的时候,他们往回折返,与我擦肩而过;蒙昧之中,我没有能看清他们的面貌,但也不重要,陌生的地方,萍水相逢,我们都只是红尘中的普通过客。
走到亭子中间,这时候少了树木的遮挡,风倒是有些大了;湖对岸,可以看见点点灯火,桔黄色的,透出点暖人心的意味;湖面上,有渔火点点,光线时而局促,时而缓慢,因为距离不是很远,大约可以分辨的出,是一个小舢板;左侧,便是才村各家各户的灯光了;湖边有亲水的平台,此时是云南的淡季,倒没什么游客的喧嚣;脚下是湖水拍案的声音,哗啦,哗啦,有规律的节奏感。
“你是来玩的吗?”一个女生的声音,冷不丁的突然从不知道哪个角落里传了出来,把我惊道。
心里突然好笑,只顾着熟悉陌生的环境,倒没有留意身边的动静了,此时细细听来,那个女生应该在亭子下面
“是,今天刚到;你在下面?”
"恩,天气开始热了,我就下水了,这边水舒服,你要不要下来?"
愕然,“这个,我没带泳衣。”
“恩,可惜了,有空可以下来玩玩,我来这边三个多月,今天第一次下水,好舒服”
突然有一种在和狐仙对话的穿越感,正在抓脑袋当口,说话的人,已经从亭子下方蹒跚第爬了上来,在我想着要不要搭把手的时候,她已然轻巧地从栏杆上翻了过来,身上还套着一个游泳圈。
“你应该在这里常住,真是个好地方,我在住三个月了,我从温州来”。
“以后有机会吧”,这都算不上敷衍,谁能知道以后的事情呢?
“恩,我回去了”。
光线已然暗到我无法看清楚这个女生的模样,目送她慢悠悠的从亭子,走进黑暗之中;再回头看湖的远处,除了隐约的灯光,便什么都没有了。云没有了,山没有了,树没有了,湖没有了。只留下我和不知疲倦的湖水。
这便是我对大理的第一印象,我对洱海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