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相比前两章读起来似乎感觉更好理解,绝对的干货,辛苦船长,感受如下:
在产品还未成熟体检还未完善前,不必着急考虑如何拉新,产品文化是根基,要在确定产品、体验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在去尝试寻找种子用户。在此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产品定位是什么,能为用户解决哪些痛点,满足用户什么样的需求,找到自己的产品的差异化,对产品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才会有利于找到更精准的用户,用户越精准,粘性就越高。比如之前我在做牛肉酱,去做了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看了同类型产品的差评,用户遇到的问题或者不满意的地方自己的产品能否解决,看同类型产品的好评,用户会因为什么原因而下单,我们的产品和市面上其他产品有什么区别,从而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种子用户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高质量的一小部分人,敢于尝鲜,愿意提供反馈和建议,愿意和产品一起共同成长。在寻找用户方面,如船长所述,从周围朋友下手从而扩散,最终并未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因为没有对人群进行分析,当时觉得广撒网总能捞到鱼,事实上如果不能找到精准的人群,情况反而会更糟糕。
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之后要学会用心经营,例如船长会邀请用户到办公室聊天,我也曾做过类似的尝试,比如做了#买酱送掌柜#活动,每周天会随机抽取就近下单的用户亲自送货上门并送一些小赠品,过程中发现人其实更在乎自己是不是被重视,掌柜亲自送货比快递员更让人感觉到存在感,并且惊喜,甚至会发朋友圈传播,和用户聊天中才可以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想要得到什么。
信息化爆炸的时代,需要一眼抓住人的眼球,在产品设计上突出爆点、卖点,可以让产品更加个性化按照用户的需求导向,做一些场景化的文案设计。
在产品完善后,就可以尝试多种拉新方式,大量曝光。
大环境圈人,小范围黏人,把产品做好,为用户解决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