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坚持,而且是长期的快乐坚持
我们经常羡慕那些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一件事情、然后把它做到极致的人,羡慕是因为自己做不到。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从小到大听说得太多了,但对我来说那些不过是神话一般的存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小时候就被教导“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那时的我对此等大道理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的,认为不过是大人编出来骗我们好好学习的。
可是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仔细了解一下这些成功的例子:比如30多年来坚持跑马拉松和写作的村上春树、五年来雷打不动每周录一段60分钟视频、每天发送60秒音频的罗辑思维罗胖、《肖申克的救赎》里用了20年凿穿牢房墙壁越狱成功的Andy,掀开他们“坚持”的神秘面纱,就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是有方法论的。
小时候的我是典型的“三分钟热度”,对什么事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令父母伤透了脑筋。长大以后居然能长年坚持一些貌似枯燥的习惯,并乐此不疲:读书、写作、早起、列计划作总结、记笔记、练瑜伽。被父母视为奇迹,大为不解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我的这种变化。
其实掌握了方法论,改变习惯、长年坚持就不再是难事。
1、人性天然趋利避害,如果要想长期做一件事,肯定是从中获得巨大好处即正向反馈。
如上文所说,选择做合乎自己兴趣、性情的事情,或者把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培养成兴趣,快乐、享受着去做,才能长期坚持,才不觉得累和苦。
我的上述改变,无一不是符合我兴趣的、并且让我从中尝到了甜头,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强的意志力。
头马界大咖龙兄最近新出了一本书《谁说你不能坚持》,其核心方法是GALA能量环,热爱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Goal目标,Action行动,Love热爱,Adjustment调整)。
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讲到的三叶草模型,兴趣也是这个模型能良性循环转动必不可少的一张叶片。
2、设定周期目标,把它培养成习惯,形成一个节奏。
周期性的可量化、可达成的目标可以吸引着我们自己朝它迈进,达成以后带来的成就感又可以激励我们迈向下一个目标。比如村上春树30多年坚持跑步,目标是每周跑60公里。比如我自己,每月读两、三本书,每周写一篇文章,这个不难达成的目标有助于我把这两项习惯长期坚持了下来。
习惯让你的大脑和身体形成惯性,下意识就想做这件事,欲罢不能。比如我刚改变以前赖床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早起以后,再睡醒躺着就会感觉头晕,起来洗漱之后就会觉得头脑清爽;练了一段时间瑜伽以后,只要一天不练,就会觉得浑身僵硬气血不通;养成记笔记习惯以后,觉得大脑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只要不记就会觉得头绪纷乱、呼吸不顺。
形成一个不紧不松的节奏,一定要预先设定休息和空白的时间,可以让这件事压力适度、易于长期坚持。
切记!时间管理和减肥同理,太苛刻了会失败,不利于坚持。时间管理就像一根皮筋,重要的是摸索到最适合自己的弹性。
而且,要找到自己的黄金作息时间,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并且保持专注。“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是集中力,即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而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它什么都不考虑。”
3、“所谓坚持,本质上是时间的投入”。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关于“坚持”,有一个朴素而又一针见血的定义,“本质上是时间的投入,大量时间的投入”。
《肖申克的救赎》里Andy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一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我非常喜欢这两句话,因为它们道出了时间管理的精髓: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原则,将时间花在与自己长期目标一致的事情上,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不知不觉就会走得很远,这就是时间累积的强大力量。
怪不得说“实践出真知”,经过我自己多年来的实践和切身变化,才算领悟到了“水滴石穿”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谛。
坚持,只有长期才是有意义的。对此,村上和李笑来说过异曲同工的话,村上:“凡是值得一做的事情,自有值得做甚至做过头的价值。”,李笑来:“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