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不!我还没醉!我还能做设计!》,作者是人则水州。
文章中说到了两个博物馆的设计。一个设计的很普通(暂称它为A),而另一个(暂称它为B)不仅从立意上还是外形上都超出A一大截。但是不论是服务,还是活动和多媒体的引导,B却远远比不上A。文章中说,B的参观体验要差很多,布展平淡,互动很少而且质量差强人意,而且从建筑本身的实现效果上来看,实际出来的效果跟渲染图上相比,相差太多了。
文章中作者这样总结道:
说到底一个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根本不是建筑师单纯通过设计能控制的。单纯设计做得好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并不是说面对这种事情,建筑师就放弃了。有困难我就不解决了,而是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能不能从我的角度,让别的配合单位的工作更好做一些。比如展厅的面积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了布展人员更大的机动性和设备接口?高度能否允许做一些特别的展示?
我对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情况跟UI设计很类似。对于建筑设计来说,设计得再精巧,别人造不出来,那么从结果上来说,跟没设计好没什么区别。文章中说道:
当你把你的设计放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去看的时候(也就是从设计到施工,使用,最后老化,拆除的全过程),设计当然是有止境,而且止境不要太多哦!
把这点类比到UI方面,我有一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01 与需求的配合
这里的与需求方的配合是指和产品经理与交互设计师的配合,不过我还没有遇到过有交互设计师的公司,这里就以和产品经理的配合为主题。
产品经理考虑的更多是业务方面的东西,比如这个产品要有什么样的功能,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对用户有什么用等等。UI设计师在拿到原型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目的转化为视觉语言展现出来,比如,一个列表的页面,把每块内容用不同的字重或者颜色,分出主次,让用户很容易在这个页面发现重点内容。
02 与实现方的配合
对于UI设计师来说,这里的实现方指的是Android、iOS和web的程序员哥哥们。有时候,我们会沉醉于做出各种好看的,炫酷的飞机稿,感觉这样才是在做真正的设计。我在很久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我现在的想法也有些改变了。
虽说想法变了,但是我不能全盘否定这些飞机稿的意义。我们做这些飞机稿,本质上是想提高自己在设计上水平,大多数飞机稿都是色彩很绚丽,效果爆炸,这些从一定程度上会锻炼我们使用色彩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版式能力。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我经常告诫自己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个设计实现不出来,那么不管再好,都只是个半成品。
这句话忘记是从哪里看到的了,也可能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吧。把UI设计师放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里面看,UI设计师的职责,简单来说,就是做出界面然后让程序员实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画出的界面能让程序员做出来,这样产品才可以发布,用户才能看到。要想把炫酷的界面实现出来,受制于两个因素:
- 程序员的代码水平
- 手机本身的制约
我们遇到的程序员,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可能会很厉害,但是有的水平确实很一般。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和程序员配合,我学过一段时间Android的代码,这段经历以后可以讲一下。不过,我学习代码,并不是为了自己写,而是了解一些基本的代码,主要是布局方面的,了解一些程序员的思维。同时,在平常的时候,遇到一些好玩的能增加界面美观的效果,会在GitHub上看一下有没有相关的,这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手里收集了很多现成的代码。我在工作中,很多次情况想实现一个效果,我会直接把地址发给程序员们,他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了。这样不仅会解决很多重复造轮子的时间,也可以让自己了解现在能实现的效果是什么,不能实现的是什么。
手机本身也有一定的制约。比如,Android还有一大批4.X的版本,在4.0上,很多效果都无法实现,就算实现了也会特别占用资源。而在最新的Android8.0上,出现了很多有趣的玩法。iPhone X的发布,刘海的存在也必须让我们去思考如何适配iPhone X。在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一套设计稿,但是也要了解一些特殊的机型,考虑这些特殊机型的适配等问题。所以,平时的时候要关注手机行业的发展水平,了解手机本身的有哪些制约和局限性,对我们的设计稿进行修正,以此来实现较好的效果。
总之,要想做出好的设计,除了埋头修炼技法,也要学会怎么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