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给两个群的家长分享了“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并且又听了赵老师和大路老师分享的同样的话题,感受特别多,收获也特别多。如赵老师所说,沟通交流本是一件很自然、纯朴、常态化的事情,可是现在却难倒了很多的家长,尤其是家有中学生的家长。他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了?为什么不爱和家长说话了?而小学生的家长虽然没有这样突出的烦恼,但很多人在讲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时,我们却在其中发现很多让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担心的事情,比如说太多的强制、太多的唠叨、太多的自以为是的打断、训斥等等,他们不知道,这已经是在为日后的不能沟通设置着一个个障碍,所以,沟通的话题真的是每一个有孩子的家长应该好好学习和认真对待的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沟通?如何达成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呢?
(一)认识沟通
沟通,从字面来看很简单,就是挖沟使两水相通,使彼此通连。而亲子之间的沟通其实也是这样,打开与孩子之间的渠道,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情感、感受、价值观等。看起来很明了吧?但很多人在做的过程中却曲解了沟通的涵义,甚至会明知故错。首先,沟通的双方是平等的,而不是家长单纯的灌输,不然,那是家长站在高台上的灌、训导,并且我们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必须听且接受”。且不说我们训话的内容是否正确,这种姿态已经是一种泰山压顶的姿势,孩子怎么会甘心情愿地接受呢?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动、压力甚至是压抑。小的时候反抗不了,青春期的时候就会跟家长“算总账”。这不是骇人听闻,是在我经手过很多案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其次,沟通的双向性。沟通过程中一定是有来有往的,不能只让孩子听我们的,我们还要静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在聆听之后给出适当的反馈,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如何聆听你的话语,并做出适当的回应。因此,听,是每一位家长必修的功课。听什么?听孩子的感受、听孩子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环境、每一个问题的看法和描述、听孩子说出自己的主张、听孩子有哪些期待和需求、听孩子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只有把这些听全了,你才真正有了解孩子的可能,也才能有引领孩子走向更高一个高度看问题的机会。
再次,沟通的要素。沟通很明显地需要我们提前想好要与孩子交流的内容,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每一次你想要与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沟通时,一定要先做好功课,打好腹稿。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想跟孩子说的孩子根本不想听、听不进去,这时候的沟通往往会由孩子不耐烦地“有完没完?!”而中断,我们收获的便是沮丧和挫败。另一个要素是方法,这是很多家长在苦苦寻求的,沟通的技巧,我们如何开始,如何结束,过程中如何进行,这确实是需要一个很好的明晰思路。但是,据统计,沟通是否有效,内容只占7%,方法,也只占到38%,而作为第三要素的沟通中的呈现却占到55%。个人呈现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在沟通中的动作,包括我们的心态、姿态、情绪状态、语气、表情、语调等等很多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
因此,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一定要认识沟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连沟通是什么都认识不到位的话,沟通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