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本书是内部做sharing时主管提到的一本书,且来朝圣一番。
经济学鼻祖亚当.史密斯的史诗级巨作,配合《道德情操论》拜读更佳!
老规矩,先挖个坑,慢慢填。我写文章喜欢引入自己的思考,作者喜欢举栗子但启蒙时代的例子以现在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晦涩的,我会引入一些现代简单的例子进行替代,不喜可右上角关闭。
Chapter 1. 论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生产物的分配顺序
论点:
- 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源于分工
- 货币的起源:分工,分工引起交换,交换需要货币
生产力的进步及劳动体现的技能、熟练度、判断力都是分工产生的结果。
eg: 制造业的制扣针业,没有业务经验的人一天也无法制造出1枚针。制扣针有18道工序,一个人可以承担部分工序,但承担所有工序的效率是极低的。一个小厂只雇佣10个人,虽然每个人要承担两三种工序,但一天能生产4.8万枚针,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所有工序都要一个人完成,每人每天制造不会产生20枚。这就是劳动分工的伟大。
值得一说的是农业和制造业的性质不同,犁地、耕地、播种、收获则常常由一个人进行,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这就是它的生产力的提高比不上制造业的主要原因。越富有的国家,制造业的优越程度必定远超过农业(PS:???现今未必适用)。
那么为什么分工能使人们能完成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呢?这主要归因于三种情况:
工人的熟练度提高
简单来说你天天搬砖那么你对什么样的砖头搬起来省力,一箱搬砖车里放多少砖头合适,搬到目的的哪些路好走,哪些路不好走都会慢慢熟悉。但是如果突然说让你去送外卖,那么短时间内你一天完成的订单数肯定是比经常送外卖的人低的。节约工序转换损耗的时间
就是说人不可能一直做事情全神贯注,让你转换工序总会有段时间会分心、会划水。发明了机器,简化了劳动
略
分工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除了使产量倍增,普遍的赋予可以最底层的劳动大众。你用的东西有我的劳动成果,我身上穿的衣服什么也可能是你的劳动产出,社会这样就能普遍富裕起来,而且我们观察下自己的周围即时是我们国家的土农民可能也比非洲国家的大酋长过的奢侈。
那么问题来了,分工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劳动分工的好处很多,但最初并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它是以物换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动物是不懂交换的,没人见过两只狗对两根骨头进行有意识的公平交换。小狗会对你摇尾巴祈求你给它东西吃,有时候人也会这样企图博得对方欢心,但人基本都还是以价值交换为原则的,除了乞丐。我们平常去菜场买肉并不是屠夫们的恩惠而是他们出于自利的打算。
这里作者说了点题外话实际上我们天赋的差异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小的多,更多的是习惯、风俗、教育造成的。在6~8岁之前,他们可能非常像,但随着他们长大,才能的不同之处才逐渐被自己的意识放大,最后自己的虚荣不肯承认任何相似之处。但是没有互通有无,以物换物,每一个人就必须为自己筹办生活必需品,这样就不可能有职业上的巨大差异和重大才能出现。另外在天资方面,不同物种的差异远比同一物种的差异来的多。
分工会受到市场范围(交换能力)的制约
略(市场小,没有谁会完全投身于某一方向)
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eg:
分工的最开始,交换收到了限制。比如屠夫把消费不了的肉放在店里,酿酒师和面包师都想买,但是他们除了酒和面包一无所有,而屠夫又不需要这些,这样就不能互相帮助。
于是原始社会想出了把牲畜作为交换媒介,这样大家都无法拒绝,当然各个社会国家交换的东西不一定一样,比如还有盐、烟草、糖等。后来这些都演变成了金属,金属不容易损坏、能分割,但使用金属也会有不方便,不容易称量。
好了接下来要说的是我们初中政治开始接触到的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特定物品的效用比如水,这是谁都不可或缺的,使用价值大,但是它的交换价值极小。交换价值是指占有某物而相对其他货物的购买力,使用价值小,但是交换价值极大。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原则,分三点说。
- 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即什么构成了商品的真实价格
- 构成真实价格的不同部分是什么?
- 为什么市场价格(真实价格)不能与自然价格一致?
一个人富有还是贫穷依照他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而定,自从劳动分工确认之后,只有极小部分来自自己的劳动,因此贫富状况必然按照他所能支配的或复旦他人的劳动数量而定。因为占有了有货物却不想自己消费而愿意用来交换其他货物的人来说,任何商品的价值等同于他购得或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
比如我们的薪资是由真实价格决定的,而真实价格受制于市场的供需,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受支配于它的实际供售量,和愿支付它的自然价格(或者说愿支付它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的需要量,这二者的比例。
写不动了~~先占个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