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想事情容易零碎化,东一点西一点,没有一个逻辑性可言,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有条理、更有建设性呢?
其实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模型去思考。
所谓的模型思考,也就是借助一个模型、一个框架、一个结构去思考。
你看,任何的学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各类模型,比如营销的4P理论、麦肯锡的7S、戴明的PDCA(戴明环),都是一种模型。
柯维的7个习惯也是一个模型,U型理论也是一个模型,人本教练模式也是一个模型(借助“人”字进行思考),教练的GROW是一种模型,黄金圈思维也是一个模型……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也可以将我们的想法归纳、整理成一个模型、一个框架、一个结构。
或许你要问,我没那个水平,怎么能整理成模型呢?
其实很简单,模型不是专家的特权,你也完全可以。
比如说,之前对于个体成长的维度,我们就画了一个模型:做事、做人、做自己。
也就是说,成长要考虑这三个维度,有了这样一个模型之后,你对于自己学习成长的方向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比如说,一个人如何才能有效学习呢?无非是三个方面,我们也画了一个模型出来。
有效学习无非涉及到刻意练习、反思内化、以教为学几个方面,虽然并一定涵盖全面,但已经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进行思考和行动了。
关于学习实践项目中涉及的各种模型,都是经过不断的沟通、调整、打磨出来的,比如个体模型、卓越管理者模型、绩效支持落地模型、二阶段核心架构模型等等。
大脑更喜欢可视化的东西,大脑的逻辑一定是结构化的,当你用结构化的东西跟大脑沟通时,它更容易操作和执行。
我想大脑的语言也一定是一种结构化的语言。
我们可以有事没事就画各种模型,三角形、圆形、流程图等等,都可以,只要能够有助于你梳理自己的思考,都可以拿来使用。
你不一定要追求模型的准确性,说这个要100%正确,如果你追求这个,那就没办法画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假设的世界,哪怕如伟人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具有特定的适用性,也都是一种假设。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假设,科学理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证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史。
因此,对于模型思考来说,模型只是我们借助来进行深入思考的工具,不用追求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我们也不是搞科学研究的。
查理芒格就推崇一种“多元思维模型”,他说至少要收集上百种关乎各个学科的模型,就可以拥有一种“普世智慧”,这些模型能够提供一种背景或者框架,让我们具有看清生活本质的非凡洞察力。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有自己的“框架学”,在他的框架学里面,他将我说的这些模型称之为“脑中图画”,脑中图画就是一个人基于自己或他人过去成功决策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自己脑中形成的浓缩的图、表或画面,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掌握和理解所学过的信息。脑中图画和原则结合起来就帮助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才开始有了自己“系统的”而非“零碎的”思想。
善友教授也超爱画模型,他画了一大堆模型,我展示几个给你看看:
因此,模型思考法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思考工具,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