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越来越感到能把教师这份工作做好的人,一定不是一般人,除了体力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洞察力、再加上要胆识过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首先是教书,这可是个技术活,不容质疑,业务上要过硬,用成绩说话,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可是讲究分数的时代,成绩到哪儿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育人,怎样在学生中树立一个严肃认真、平易近人的形象?这越来越成为棘手的难题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或奇怪社会现象的包容性越强,见怪不怪,也显示我们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个体存在方式的尊重。有这样的外部环境,近几年学生的个性也越发突出,当然这是好事,有个性才有想象力。我们曾经吃过很多苦,因为那个年代全国人民说一样的话,看一样的电影,穿一样的衣服,我们活得生不如死。更可怕的是社会的发展因此倒退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
我们当然不想历史重演,我们撒开了腿地追求个性,可是一不小心就矫枉过正。我们在学会包容后就开始过于包容,个性突出的反面,往往就是任性、唯我独尊。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只生一个孩子,不管是否是响应国家政策还是出于自身生活压力的考虑,少子现象现在很普遍,一脉单传,孩子势必成为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如果疏于客观严谨的教育,一味溺爱,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孩子的个性就会变得越来越乖戾、嚣张。
老公是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最近这几年光荣的感觉早已不复存在。反而时不时觉得自己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就说现在带的这个班吧,班上有个学生,长得人高马大,在同学们中间是鹤立鸡群。可是你不要误会,以为他的思想也会和外表一样,要比其他孩子成熟一点。实际上正相反,他无视学校规定,无视上课纪律,说话随心所欲。他心里对谁都没有敬畏之心,不要说对班里的其他同学,对老师也是这样,出口成脏,不止一次把娇小的数学老师当场骂哭。
为此,学校不止一次找过他家长,可是结果让人啼笑皆非。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父亲居然也是这样不讲道理,胡搅蛮缠之人,听过事情原由后,理直气壮地认为学校和老师有错在先,不应该当众批评孩子,还说:“我们家孩子可是只能听好话而听不得一句批评的,我们在家也从来不说他不好的,因为弄不好他脾气很暴,逆反情绪会很严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老师所以要多多体谅啊。”
老师只能哭笑不得,无言以对。有句话说的很好,你永远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永远不能让一个认为自己做得很好的人改正错误啊。
还有一个孩子,情况比这好点,倒不会骂老师,真是万幸,只是一被批评就摔东西,抓到什么就摔什么,书啊,铅笔盒啦,不一而足。即使大家正在上课他也不管,翘着二郎腿,和你怒目而视。
因为影响课堂纪律,有一次,老师忍不住还是又批评了他,希望认真听讲,不要影响别的同学。他当场没有发作,可是心里的气没地方撒呀,居然放学后没回家,离家出走了!这可是个人命关天的大事,老师吓坏了,动员同学们都一起找,折腾了半天,最后他爸妈在一个公园里把他找到了。从此,老师们只能改变策略,投其所好,不管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尽量不批评他,有话好说,当然这种好说大部分是消极成分居多,是没办法而为之,老师们心里暗暗都在想:“我已经说过了,如果你不接受我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绝望就是这样一点点地从心里的各个角落钻出来,一点点地把老师的神圣感与使命感吞噬殆尽。
现实很残酷,以前高高在上的老师形象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现在对于全班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怎么取得他们的信任,听到他们的心声,变得迫在眉睫。我们当然要讲究策略,不能一味咄咄逼人,也不能欺软怕硬,每个个体都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拿来一试:
《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这本书中提到三个提高说服力的技巧:
1、投其所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比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不喜欢被批评,自尊心比较强,我们就不要逆着说,多说表扬的话,不管多么差劲的学生,总有闪光点,看到闪光点就拼命夸,夸到他不好意思为止。当然我们是有备而来的,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拉近距离,为了提高以后老师的话会被有效地听进去的概率。
大部分时候,逆反只是因为你和他的之间隔着好几层楼的距离,他当然把你排除在安全范围之外,你说的话也就传达不到位。
2、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短处
比如: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他体育比较好。数学不好的同学,可能语文比较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把强项发挥的更好,而弱项是我们必须要忽略的,就是说不要让他们整天想着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裨益的。要知道人会有一种倾向,就是取得一点进步后,还会想着取得二点进步。只要你正确触发了他的启动装置。
3、利用稀缺因素,提高自身吸引力
比如:那个孩子很喜欢体育,你就找机会和他多聊聊体育,甚至告诉他很多体育方面的知识或见闻,表示你比他懂得多得多,他当然就会对你刮目相看,我们不搞个人崇拜,但是肯定你看起来更象个专家,你在他心目中的评分一定会直线上升。从此以后,不用怀疑,别的事情和他沟通起来也会顺畅很多。
提高说服力是个技术活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历练,实际运用中也要经常调整力度和火候,所以老师们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分享书籍:《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吉姆.兰德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