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30岁不晚》系列的第四篇,我的目标是写满365篇,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写下去。
上学的时候,老师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有些问题过于宏大,自己也根本想不明白,就比如“人为什么活着”,可能越思考下去,越容易陷入无意义的混沌。针对这类问题,有个方法,叫“悬置”,就是姑且放在那里,不去管他。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在追求人生的意义时,这无疑是一个办法。先搁一搁,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等某一天灵感来敲门,甚至是遗忘。但生活却不能以“搁置”的态度对待,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一分一秒,积沙成塔之后,形塑出来的,就是明天的自己,明年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所以说,站在当下,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优劣,对自己的所得和所失,来不得半点怨天尤人。一是先天的存在,已成定局,本就没得挑选;二是后天的生活,都是自己一手经营和选择,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当然更怨不得别人。
行走于人来人往的江湖,漫步于利益纠葛的社会,这里自然有其自成系统和体系的规则。立足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看单独的个体,绝大多数都显得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立足于家庭和社会链条看自己,除了至亲的几位,个体的角色也没有自我想象的那么重要。正如那句俗话所说,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那问题就来了,我们生活,我们奋斗,我们努力,终究是为了什么?我的想法是,不枉到人间走一遭,不枉自己这条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所以,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就得干出点事,活出点样,不能真像很多文章里说的,“20岁就死了,70岁才埋”。
那怎样才算不枉此生呢?很多年前,我就跟朋友们分享过一个观点。当面对人生的转折点,面对生命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时,可以把时间往后推个几十年,一直推到自己可能满头白发,甚至颤颤巍巍,几近生活不能自理,唯有大脑清醒的时候。站在那个时间点去思考,面对抉择,站在路口,几十年后的自己,究竟是希望当年选择四平八稳的过日子,还是选择勇敢的去闯一闯,那答案肯定就清楚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寿命七八十年,从历史长河来看,七八十年也就是倏忽之间;从单个生命体而言,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但若掐头去尾,先去掉孩童时期的无意识时间,再除去年老之后,体力脑力都无法再对这个世界有所作为的时间,前前后后也就那么几十年。如果想弥留之际不至于太过遗憾,那年轻力壮之时,理应有理想,有目标,并为之行动,大胆追求。而不是等到韶华已逝,面对靠勤奋打下一片天地的玩伴、同学,再去哀叹,哎,不该当年......,当年不该........,又或者换个句式,如果我曾经如何如何,今日必将如何如何,然后再配上一个不屑的表情。但这其中的酸楚、无奈和懊悔,无论是自己,还是旁人,分明都是能感受的到。
所以说,趁年轻,大胆的迈开步子,朝着前方行走。无论是致力于跨越一个阶层,还是梦想着生活的小康;无论是“挣1个亿”的小目标,还是升职加薪的世俗梦;作为人,总得有一个追求,然后,为之奋斗为之努力为之拼搏。待到膝下儿孙满堂,也不至于,连点吹牛的谈资都没有。
汪小六
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