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简书的时间比较短,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了一些记述自己真实故事的文章,觉得深有感触,自己算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太善于表达,尤其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简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童年经历经历决定了我的性格
小时候的家庭不算怎么富裕,算是比较贫穷吧,但这些我至始至终觉得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父母经常告诉我人穷志不穷,也许父母是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坚强的人。其实我应该不算是贫穷家里的孩子,因为到了初中之后,家里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的改善,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能普普通通地生活(在一个县城来说,如果是城市,那就要另说了),我爸彻底地算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我现在经常对他说家庭教育有多么地重要,但是他那个时候更谈不上教育,只能说养大了吧。我爸的脾气可以用暴躁来形容,性格应该用坚强来形容,有的时候说话比较狠,我妈相比起来就比较弱势一点,不管做什么也是为孩子好,如果说有哪里不对的话那就是思想比较贫乏吧。
“你怎么那么没用“,“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根本不用爸妈操心”等等吧记得又一次搬砖干活,我搬了放了一个比较碍事的地方,(到底碍不碍事,我现在也记不清了),我爸就骂起来,说得我真的不知道放哪里好,只能傻傻地呆呆地站着,结果过来就是一脚(他练过武术,下手也比较重),诸如此类的事件等等吧。
太多太多的否定,孩子在童年时期对这样的否定是最敏感的。也正是因为父母的否定造成孩子在童年时期性格上的诸多缺陷,并在以后一直尝试着改变,但却一直无法修正。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性格会这样,自从毕业后的一年里,我喜欢上了看书,看一些教育管理的视频,慢慢地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不怪父母,在随着年龄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理解父母的一些行为。理解不代表认同,对孩子教育和影响容不得忽视,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世界对内向者有偏见,也曾想改变
其实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接触的环境,都是为外向者和外向者的需求设计的,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外向了——尤其是美国(其实中国也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内秀”这个词,这是很多外国人他真的不太明白这个词。不管是内向型性格还是外向型性格又或是内外兼修型性格,本身都没有好或不好之分,不管哪一种存在方式,都有其价值,都有适合他的位置。
在我没真正地对人的性格研究之前,我似乎很在意让别人看出来我是一个内向者,我的目光从来都是聚焦在那些侃侃而谈的外向者身上,于是很多时候我学会了伪装,伪装的时间长了很多人都看不出来,初入大学时应该是我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因为之前都不太喜欢表达,进入大学之后我努力的改变自己,逼着自己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哪怕自己什么也没有准备好,也要上台演讲,结果可想而知好多次都是以尴尬收尾,也许这样的次数多了,我慢慢变得健谈多了,尽管还是比较恐惧公众演讲,不过总算能够顺地完成,有时还会比较出色。我一直都坚信内向的人如果修炼的好的话,他的演讲时最能够打动人的,甚至比很多外向者要好很多。当然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来走。这里我有一个观点,年轻人要离励志类的心理鸡汤远一点,没必要逼着自己去做超出自己范围很大的事情,要慢慢地做一些在自己舒适区以外一点事情地尝试。不然尤其对于带有自卑的内向者来说将会是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由于伪装了很长时间,现在基本上很多人都不太相信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我骨子里确实是一个内向的人,毕业后我会自己租房子,因为我需要一个能给我独立思考的空间。
做好一个内向者
喜欢在清灯下读一本书
喜欢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写东西
喜欢晚上打打拳,锻炼锻炼身体:
内向者有自己独有的优势,更善于挖掘事物的深层,更能丰富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层次,现在很多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小时候可能也曾幻想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太认可梦想这个词,因为很多东西真的是飘渺的,你永远想得到但永远都不会到达。因为人性是贪婪的,当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一定会想得到更多的东西,这是人性没有褒贬之分,所有逆人性的事情都是痛苦的。现在的我也想有所成就,赚好多钱,不过内心深处还有独特的一点东西,那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层次。
享受独处,是一种能力。懂得享受独处的人,快乐是向内求的,不需要外界的刺激,这非常难得。
现在的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可走,现在的社会让我们变得浮躁很多,享受独处,并利用好独处,听听音乐,写写东西,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一件这辈子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东西,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当你做好一个有深度的内向者之后,相信有好多人都会欣赏你的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