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刚刚读过的文章吗?可不可以分享给我听?
每当这时,我都会抓耳挠腮(保持微笑)。
残存的一点记忆,勾兑一点我自己的辅料,这盘不成熟的菜才能摆在你的面前。
想想有多可怕!
为什么我刚刚用碎片时间认真读过的东西,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
我苦苦思索,总结了两个可能
一个,是忘记。
一顿饭的工夫,咪蒙的三个小故事我只记得两个;又一顿饭,只剩一个了。
不用怀疑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其实不是。
研究表明,人类天生不善于短期记忆,反而善于马上忘掉。
第二个,是不成体系。
读过的东西,没吸收也没联想。
结果就是,外表碎片,内里依然碎片。
体系,就是有条理的把东西挂在该挂的地方,方便随时调取。
它都不在你触手可及的范围,即便收藏再久,也依然不属于你的知识体系。
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用碎片时间继续阅读和学习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碎片时间无处不在,而且阅读依然有利身心。
信息爆炸的时代,放弃碎片时间阅读等于放弃了一片未来的可能。
要记得,我们反对的是碎片化阅读,而不是反对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
那么,有什么办法克服碎片阅读的弊端,提升碎片时间阅读效果?
我主要用这三个办法:
(一)输入的同时,尽快的输出
比方读一本书,可以把好的地方大声读出来。
不解的,可以停下来短暂思考。
重要的部分,尝试标注、收藏甚至抄写。
遇到经典,甚至可以尝试背诵下来。
总之,输入的过程要尽力吃透,吃不透的也要留个痕迹以便将来再啃。
输入完成之后马上输出。要在忘掉之前,尽力的复述!
找人分享,让内容在头脑里摔打,记忆。
分析哪些难忘,哪些混沌,哪些根本就不记得,然后当场解决。
无论如何都要记住——能输出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二)带着问题阅读
不带问题的阅读,就像闲逛。
阅读也是,没有目的的阅读,记忆会选择尽快遗忘。
人类的大脑容量有限,漫无目的的浏览,只会让大脑尽快抹去没有标签,来路不明的短期记忆。
带着问题阅读,才能科学的使用大脑,让记忆高效写入。
(三)内化,构建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像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独立的,但树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体系。
那么,新得到的知识就是一片新叶,把新叶挂到对应的以前的树枝上,就是构建了知识体系。当下次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取到。
条理,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以上三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克服碎片时间阅读带来的弊端。
叔本华说,你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你反复琢磨的事情。
碎片时间的阅读容易带来的,就是缺少琢磨,思考和归类的知识。
错不在碎片时间的阅读。
只要有了科学的方法,请你相信,碎片时间的阅读,一样可以融入我们的骨髓,帮忙我们构建自身所需知识体系。
我是三日生。
期待你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