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女孩原本都是千手观音的,只不过后来……
她们想买裙子,连衣裙,半身裙,百褶裙,包臀裙,牛仔裙,背带裙……
她们想买裤子,牛仔裤,西装裤,九分裤,破洞裤,背带裤,连体裤……
她们想买包包,单肩包,斜挎包,双肩包,手拿包,零钱包,化妆包……
她们想买鞋子,高跟鞋,平底鞋,绑带鞋,豆豆鞋,帆布鞋,坡跟鞋……
她们想买上衣,雪纺衫,职业装,民族风,圆领衫,高领衫,一字肩……
剁了那么多次手,最后就只剩下两只手了。
毕竟女人的心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shopping嘛!
但是,每一次剁手之后,可能伴随着无尽的悔恨!毕竟信用卡不是白刷的……
你一定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要买买买呢?翻开《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一起来解读“冲动”背后的“魔鬼”吧!
1.损失厌恶心理
公司附近有许多餐馆,但是常去的永远是那么几家,而且常吃的永远是那么几样菜式。
网购商城送的优惠券,永远对我们有巨大的诱惑,好像不赶快用掉就吃了极大的亏。
商场里的促销信息,每次都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指引着我们情不自禁地掏腰包。
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所以我们总是不敢尝试新事物,或者容易被各种“福利”绑架,失去了自我。这些其实都是不明智的行为。
曾经路过一家店,上面写着“清仓大甩卖,最后3天”,第一次见我信以为真,要不是时间实在太紧,一定进去看看。可后来,我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店“最后3天”了至少三年。
每次去买化妆品,都是固定的牌子,生怕买了别的牌子过敏什么的。不敢轻易尝试。
但其实,解决这些问题不难。
如果是急需的物品,总要想方设法买到,何必非等到折扣的时候?
想要尝试新的化妆品,可以去专柜试试,或者找靠谱的代购买小样的啊!
用那些优惠券,是可以省5块10块的,但如果不买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一分钱都不花的呀!
购物前,先想想某样东西是不是必需品;对于新事物,可以适当地尝试一下;实在不了解的,可以咨询信得过的人。损失厌恶心理造成的弊端,也是可以克服的嘛!
2.聚光灯效应
雨天路滑,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觉得好丢人啊,连头都不敢抬,生怕被人围观嘲笑。可抬起头来却发现,大家都行色匆匆,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路人。
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一人说:“我那件红色T恤……”,其他人都一脸茫然,心里都琢磨着:她说的是哪件衣服啊?
要上台发言了,心里紧张的不得了。可真正站在台上的时候才发现,并非原本以为的,无数眼睛都盯着自己看。
人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对别人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得意忘形,也不妄自菲薄,自信地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就好。
上半年我看过的最觉得痛心的,就是女大学生为了买最新款的iphone手机和各种衣服、化妆品,去捐卵卖钱或是裸贷。
年轻的女孩子,爱美、追求美好的事情本无可厚非,但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在道德伦理许可的条件下。合理的消费观,不仅仅涉及到消费这一个方面,更多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现在很多商家或是自媒体,鼓吹女孩子要在最美好的年纪给自己最好的,很多没有辨别能力的人便信以为真。省吃俭用不行,就出卖自己的身体,仅仅是为了一个包、一部手机、一套高档化妆品。
若干年后,你们真的不会后悔吗?
那些外在的、物质的东西,真的能让你的内心更丰富更充实吗?不!它们只会刺激你的欲望,让你越陷越深。
物质体验带来的满足感只是一时,一颗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才能带给你长久的快乐。挣脱聚光灯效应的魔咒吧!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换一部最新的手机,远没有拿一次奖学金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深。
如果你是一名上班族,背一个大牌包,远没有拿下一个大客户更让人羡慕。
3.替代性报酬
小孩子的玩偶到处乱扔,如果家长一味地教育他们,要摆放好位置,很有可能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如果对他们说,“这个收纳盒是小熊的家,天黑了,它也要回家睡觉。不然它明天太累了,就不能陪你玩了”,善良的小朋友们一定会乖乖听话的。
以前的草坪边,总会竖着一块牌子,冷冰冰地写着“爱护草坪,请勿践踏”,效果微乎其微。
后来,牌子上的字换了,“脚下留情,小草怕疼”,效果就好了很多。
让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影响他人,养成好习惯。
当你控制不住自己要买买买的时候,不如给自己做一个规划。
比如,一个月内读完5本书,就奖励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一个月去10次健身房,就奖励自己添置一套餐具。
每次因为目标完成得到的奖励,一定比单纯地“剁手”来的更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