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如何建立自己的算法交易事业
英文名:Quantitative Trading: How to Build Your Own Algorithmic Trading Business
作者:Ernest Chan
可能与大家平时的认识不同,在量化交易中,获取策略灵感并非是最难的部分。可以通过很多公开的渠道获取到,比如投资书籍、报纸、主流媒体及公开的学术文章。也可能很多人认为,复杂的学术文章才能构建出优秀的量化交易策略,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术文章中提出的量化策略,过于复杂与过时,需要昂贵的外部数据支撑回测,而且很多策略只针对小盘股。小盘股实际中的流动性要远比文章中的假设更差。
但这并不是说,就无法从公开信息获取价值。就我个人而言,就发现许多交易这论坛或博客中,有一些原理简单的量化策略,它们同样盈利情况很好。
大家心中一直都有这个疑问,“这些人将自己的量化策略公诸于众,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策略的营利性?” 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这些公开的策略,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回测。它们往往只能在一段时间、一些特定的股票下才有效,而且很多并没有考虑交易成本。但是,这里的一个trick就是:
你可以根据基础策略进行优化改造,使之变为一个有效策略。
作者就构建了一个量化交易主题的个人博客,他发现将自己“秘密”的量化策略想法公开后,反而从他的读者渠道源源不断的得到很多有效的想法。你自认为秘密的策略,可能对于读者来说却稀疏平常。一个策略成功与否,往往在于策略的修改及变化。而且如果你的策略存在问题,读者往往会很快给予反馈,从而避免时间、精力、金钱上的进一步损失。
所以量化策略的真正难点在于
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一个合适的策略?
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策略
-
你的工作时间
你是否兼职进行量化交易?如果是,那么可能持股过夜的策略,而非日间交易策略更适合你。当然如果你的策略完全自动化,也完全可以。但需要注意策略在异常情况下要足够健壮,能够及时给你提醒,否则。。呵呵 -
你的编程技能
你是否精通编程?如果你可以使用java 、python等高级语言,那么你可以考虑高频交易策略,你可交易的证券范围也可以适度扩大。否则建议每日只交易一次,或只针对于几只特定股票,期货或货币。 -
你可交易的资本
可交易的资本会影响到你的交易结构及操作。
首先影响的就是开户,是在一个零售经纪商开户,还是在一个自营交易公司开立账户。其次,如果资本很少,那就需要找寻可以有效利用杠杆的交易策略。最后,资本还会决定你是进行方向性交易,还是进行货币中性/市场中性交易。货币中性组合(持有的多空头寸相同)或市场中性组合(组合相对于市场的beta值接近于0,beta:组合期望收益/市场的期望收益)对于资本的需求是简单多空策略的2倍,所以虽然对冲策略风险更小,但其产生的收益也更小,
同时资本量还会产生一些间接的约束。例如你可以使用的数据、软件及资讯信息等。
虽然资本可能给你带来一些限制。但是只要你清楚自己使用的工具与数据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有效的规避,同样取得成功
- 你的目标
你的目标是什么?可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月收入或者季度收入,这就会影响你对于证券的持有期。一般来说:
如果希望策略规律的产出收益,那么策略中你的持有期应该较短。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在平时很多人反复的告诉我们,希望获得长期的最大资本利得。最好的策略是——买入持有。而这个观点在数学上是完全错误的。在现实当中。获取长期最大收益的方法是,取最高的夏普比率(只要你能够方便的融资,从而提高杠杆)。
快速筛选满足条件的策略
接下来,假设你已经找到了一些满足你各种条件的策略,同时它们都有进行回测,并且回测结果证明他们可以获取很不错的历史收益。在进一步研究实现这些策略前,有一些简单快速的方法来检查他们是否会浪费你的时间金钱?
-
与基准收益率相比如何,收益是否可持续?
以一个股票策略为例,如果它是单向的交易策略,获取了10%的年化收益。而市场基准收益率也是10%。那么,就没有任何必要选择该策略,因为可以直接通过投资市场ETF。而如果它是一个货币中性策略,那么10%的年化收益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另外一点就在于策略的收益是否可持续。如果策略与市场基准收益相同。但基准收益率在不同的月份波动很大,那么该策略依旧是有价值的。
这里就要引入信息比率的概念:
注意:基准的选择要和投资标的相匹配。
而夏普比率,是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比率。对于货币中性策略时适用。所以这里的基准,一直是无风险利率。而在现实当中,大部分交易者。即使他们使用的是方向性策略,也同样使用夏普比率。因为夏普比率在不同的策略之间进行比较,非常方便。
注:
E(Rp):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
Rf:无风险利率
σp: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通常来说,一个夏普比率低于1的策略,不适合单独作为一个策略执行。
-
回撤幅度及回撤周期
回撤是指当前的权益价值与全局最大值之间的差异。最大回撤则是指全局的最高及最低点之间的差异。最大值也往往称之为高水位。通常来说,回撤都是百分比形式。
交易成本对于策略的影响
通常来说,交易越频繁,策略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就越大。交易成本不仅仅是指付给经纪商的佣金,也包括流动性成本(使用市价单买卖证券时需要承担买卖差价)如果你使用限价单交易,会避免这部分成本,但同时又会引入机会成本。因为你的限价单可能不会被执行。
当你的委托单很大时。很难在不影响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这就称之为市场冲击。
而且你的委托传输至交易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会导致最终成交价与你看到的有所不同,这称之为滑点。数据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
历史数据库中往往将破产、退市、被合并的公司剔除在外。使用这类数据进行回测是很危险的。尤其当你的策略偏向价值型股票,也就是说更倾向于买便宜的股票。例如,你买入了很多低价股票,而这些公司都濒临破产,但进行回测时,破产的公司被踢出除外。于是最终得到的都是幸存下的公司,就会导致策略的收益被严重高估。不同时间阶段表现如何?
跑回测时,十年前的表现往往会好于最近,因为十年前可能没有如此多的对冲基金在运行量化交易策略。所以,决策该策略是否有效时,通常应该对于最近若干年给予更高的权重。
“政权交替”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指社会发生重大改变前后其实是无法放一起进行比较的,在金融市场中,往往使之市场监管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这里可能和许多统计学家的理念不同,统计学往往认为数据越多,应当越准确。但这都是建立在平稳过程的假设之上,令人遗憾的是,金融数据往往都是非平稳的。策略是否受到数据探测偏差影响?
如果你构建了一个包含100个参数的交易策略。那么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历史数据,这个策略非常完美,而在真实市场中的表现可能会差到令人咋舌。
这其实就是过拟合问题。策略能够在机构策略中存活下来?
大的金融机构进行量化投资时,都需要考虑策略的容量(策略能够支持的最大资本)。你的策略能否会直面机构策略额竞争?一般来看还是应当尽量避免,于是,你应当寻找被机构投资者忽略的一些夹缝机会。比如一些低资本、低频率的策略。
本文就到这里,感谢阅读,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