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失败的经历:
在去年底,夫人在经营蒙氏托管园时,遇到许多困难。由于是半路出家,相关经验积累不足,身边可以请教的老师比较少,还有许多困难并非属于教学范畴。因此夫人会在下班后回家“倒苦水”,问我怎么解决一些难题。而我在这个期间,并没有给予夫人足够好的支持,具体表现在:
1、早期阶段,我还有耐心听她讲述,但给不出具体意见。
2、过了一段时间,她再描述事情细节的时候,我就会很不耐烦的打断她,很强势的告诉她“你应该这么想,你应该这么做”。回想起,夫人此时不仅没有振作,反而会开始伤心落泪。而我会觉得这些问题都是重复出现,为什么你自己一直解决不好,也会有埋怨。
3、到后期,我们彼此话越来越少,一旦提托管园的事情,也容易激怒彼此。
最后,托管园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不得不终止运营。
现在的反思:
面对当时的情景,有很多问题我没有处理好:
1、在听夫人讲述一天的苦闷时,没有主动引导她去描述事实经过,自己接收到更多是她的抱怨和碎碎念。无疑,也影响了自己情绪。
2、自己带着情绪,想尽快终止谈话,直接给出的建议,没有完全基于她当时所面对的场景和关系。不客观,肯定很多是无效建议。
3、其实第二天,很多问题还是夫人自己去解决的。对话过程中,我并没有去鼓励她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有时,她也不是要听我的方案,而只是想得到一些安慰。
4、因为对话质量严重受损,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去追问她最终处理的结果,也就没有了大家一起复盘和提高的机会。感觉错过了很多。
A2:
目前夫人又回到自己原工作岗位,但依然很喜欢幼教的事业。不管她做什么,她一定还是希望得到我的支持和建议。而我准备运用“四级提问法”,帮助夫人更加自信的独立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和步骤:
1、每天主动向夫人询问“工作中是否遇到不顺心的事”。
2、如果有,听她描述时,问清楚她经历的时间、经过、结果,相关人物关系。
3、进一步问她“抛开情绪,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4、在想解决方案时,先问她的想法或计划,并追问她这么想的理由。
5、如果她实在没有想出办法,我们再一起讨论:问题解决后希望达到的效果?问题的矛盾焦点是什么?解决问题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或案例?
6、约定在问题解决后,做一次复盘,听听她的处理方式、过程和结果。处理好了,表示祝贺。如果没有处理好,再重复2-6的过程,重新界定问题,想方案。或者并非重要紧急,暂时挂起,日后处理。